正文 第31章 黃粱美夢,一場空(2)(1 / 3)

原來,就在袁世凱登基之前,10月底,日本大使就向他提出勸告,認為當時國際局勢已經十分緊張,假如此時中國變更國體,有可能再次陷入危險的境地。實際上,日本大使的這次勸告是和英國、俄國大使一起來的。這表明i至少這三個國家對於袁世凱的稱帝並不表示支持。

不僅如此,在國內,國民黨的骨幹雖然在“二次革命”後大多逃到了日本,但是在聽說袁世凱與日本簽訂《二十一條》之後,孫中山等人發起了十多次討袁會議。

一時間,形勢似乎對袁世凱十分不利。於是,就在袁世凱接受百官朝賀的那天下午,他就發布了第一個皇帝令,表示堅決鎮壓反對帝製的人。然而,袁世凱的凶狠態度又怎會使那些意誌堅定的反對帝製者屈服呢?很快,神州大地上就掀起了一股猛烈反擊袁世凱稱帝的浪潮,而給了袁世凱最大打擊的就是梁啟超和蔡鍔。

我們知道,梁啟超跟袁世凱的關係十分複雜,兩人既是敵人又是朋友。但是,無論如何,梁啟超都是無法接受袁世凱稱帝的。

因此,在袁世凱帝製自為的那段時間裏,梁啟超寫作了著名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大力抨擊袁世凱的帝製。

對於這篇文章,袁世凱自然十分害怕。據說,他曾經想要通過出價二十萬元,讓梁啟超不要發表這篇文章。由此可見,梁啟超這篇文章的威力是十分巨大的。但是,梁啟超又怎麼能接受這筆錢呢?畢竟,這篇文章所代表的是梁啟超自己的政治立場。收下了袁世凱的錢,就等於是放棄了政治立場。對於一個政治家和思想家來說,這無疑是自毀名節。

實際上,早在袁世凱送這筆錢之前,他就對梁啟超極力地拉攏和收買。袁世凱不僅支持梁啟超等人成立進步黨,讓進步黨組織了一屆內閣,而且還經常向梁啟超請教各種政治問題,顯得十分尊敬這位讀書人,但是這些都是假象。在袁世凱心目中,梁啟超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知識分子。的確,梁啟超既是思想家,也是政治家,但是他並沒有多少真正的實力。梁啟超擅長的,更多是寫寫具有影響力的政論文章而已。

不過,這一次梁啟超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確實刺中了袁世凱的要害,以至於袁世凱不得不開出天價,想要買下這篇文章。由此可見,梁啟超反對帝製還是對袁世凱有所觸動的,可是不管梁啟超怎麼能寫,都還是無法撼動袁世凱的中華帝國。在那樣的一個亂世,真正的實力必須是槍杆子和金錢。因此,蔡鍔的“護國運動”才具有了更加實在的效果。

在名分上,蔡鍔是梁啟超的弟子。蔡鍔字鬆坡,湖南邵陽人,自幼聰明好學,十三歲就考中了秀才。十五歲時,由湖南學政徐仁鑄推薦,以優異成績考進了湖南時務學堂。

大家知道,湖南時務學堂是由維新派領袖譚嗣同創立的,可以說是湖南維新派的大本營。也就在這裏,梁啟超成為了蔡鍔的中文老師。

據說,當年蔡鍔在時務學堂,雖然年紀最小,但是“每月月考,皆居前列,英氣蓬勃,同學皆敬慕之”,因而十分受梁啟超的賞識,師生兩人從此也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後來,梁啟超參加戊戌變法失敗後,隻得逃命到日本。而蔡鍔則在梁啟超的邀請下也到了日本,進入梁啟超擔任校長的東京大同高等學校繼續學習。正是在這個學校裏麵,蔡鍔涉獵了很多西方啟蒙思想時代的著作。從那時起,年輕的蔡鍔心中就裝滿了自由、民主、天賦人權的思想。

蔡鍔成為軍人,開始於1900年。當時,保皇黨的唐才常組織了一支“自立軍”,準備輔助光緒。蔡鍔十分尊重唐才常,於是便和幾名同學一起回國,幫助唐才常。誰知,由於保密工作沒做好,唐才常的起義失敗了。

無奈之下,蔡鍔也隻好再次來到日本,進入了成城學校學習軍事,從此走上了職業軍人的道路。

1903年,蔡鍔順利考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三期。經過一年多的學習,蔡鍔感覺是時候回國了。於是,他於1904年提前畢業回國,先後在江西、湖南和廣西等省的武備學堂任教,曾經擔任過廣西陸軍小學的總辦、新軍標統和協統。

19兒年春,蔡鍔在雲貴總督李經羲的邀請下,來到了雲南,幫助李經羲組織、訓練新軍。由於他熟悉西方近代軍事管理知識,訓練新軍卓有成效,因此到了那年的六月,便被任命為雲南新軍第十九鎮三十七協的協統。

也是在這裏,、蔡鍔結識了不少同盟會的會員,並且十分理解和支持同盟會的革命理想。很快,武昌起義爆發了,蔡鍔積極響應革命號召,於10月30日宣布起義。

第二天中午,蔡鍔率軍殺死十九鎮統製鍾麟同,雲南省宣布獨立,蔡鍔則被公舉為雲南省的都督。當時,蔡鍔還隻是一個二十九歲的青年將領。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蔡鍔雖然理解和支持同盟會的革命,並且親身參加了革命,但是在政治思想上他確實一個不折不扣的立憲派。這一點也並不奇怪。在那樣一個亂哄哄的年代,一個人思想和行為的差異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