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1月,袁世凱的稱帝準備達到了高潮。蔡鍔認為,是時候行動了。於是,11日他借口去天津養病,來到梁啟超家裏,一番喬裝打扮之後,從天津港乘船來到了日本,然後再經神戶南下香港,在那裏他會合了戴戡,最後經越南河內回到了雲南。
而梁啟超這邊也於12月16日以赴美治病為名離開了天津,來到上海,並與進步黨另一領導人湯化龍會商,最終落實了進步黨反對帝製的意圖和具體方案。
從這個路線圖看得出來,蔡鍔和梁啟超的計劃是十分隱秘和周詳的,幾乎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穩妥。
12月19日,蔡鍔回到雲南後,緊鑼密鼓地籌備起起義事項來。蔡鍔、戴戡和唐繼堯一起,連日舉行軍事會議,周密地進行布置。
不過,蔡鍔和梁啟超的相繼消失,已經被袁世凱察覺。更為可怕的是,袁世凱此時也知悉蔡鍔和梁啟超有反對帝製的密謀。
萬幸的是,這一次袁世凱確實是過於掉以輕心了。在他看來,梁啟超是一個文人,蔡鍔手中又沒有兵權,這兩個人在一起,搞不出什麼大事來,頂多是一起發發牢騷罷了。
因此,袁世凱基本上沒有去理會這件事情,而是放心大膽地籌備登基大典的事情,勁頭十足地繼續為稱帝做準備。確實也是,當時那麼多稱帝的事情纏著袁世凱,對於這些還隻是密謀的事情,他一時之間還真顧不過來。
也就在蔡鍔安全到達昆明兩天之後,袁世凱大封爵位,授予龍濟光、張勳、馮國璋、薑桂題、段芝貴、倪嗣衝等心腹公、侯、伯、子、男的五等爵 位。此時的袁世凱,正陶醉在當皇帝的快感之中呢!
然而,袁世凱沒有想到,蔡鍔和梁啟超很快就發動了反對他的運動。22 日,梁啟超在南京致電蔡鍔,讓他立即起義。23日,蔡鍔等人來到昆明的五 華山,歃血為盟,表示擁護共和,反對帝製。
23日,唐繼堯等人向袁世凱發出了一份由梁啟超起草的函電,要求他立 即取消帝製,並誅殺楊度等七人,以謝天下,在電報的末尾,唐繼堯還限定 袁世凱必須於25日上午10時之前答複。
25日,由於還沒有收到袁世凱的回電,蔡鍔等人通電全國,宣告雲南獨 立,號召各省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26日,蔡鍔、李烈鈞和唐繼堯分別就 任護國軍第一、第二和第三軍的總司令。按照事前議定的計劃,27日,由唐 繼堯坐鎮雲南,蔡鍔和李烈鈞則率軍出師四川、廣西。由此,著名的“護國 運動”爆發了。
袁世凱得知消息後,以皇帝的名義將唐繼堯和蔡鍔等人免職,命令雲南 周邊各省嚴籌防剿。接著,他還派出張敬堯的陸軍第七師入川對抗蔡鍔。同 時,命令曹錕統率北洋軍,進攻雲南軍隊。
或許,在袁世凱心中,這一次反抗自己的運動頂多也隻是另一個“二次 革命”。他完全有信心和能力成功地剿滅反叛,但是他沒有明白,形勢已經 大不如前了。
“二次革命”的時候,無論是政界還是輿論界,幾乎都站在了袁世凱所 代表的中央這一邊。但是自從袁世凱稱帝之後,人心向背已經掉了個頭,幾 乎所有人,包括袁世凱的親信,比如馮國璋等人都站在了反對他的立場上。
事實上;袁世凱最終的失敗,一方麵固然有蔡鍔等人的功勞,另一方麵 也離不開馮國璋等人所發布的“五將軍密電”。而這封密電的內容,就是號 召北洋軍起來推翻袁世凱的帝製。由此可見,袁世凱的帝製自為已經讓他失 信於天下,等待他的將會是很快的滅亡了。
在全國輿論的一片譴責下,在政敵乃至親信的口誅筆伐下,袁世凱不得不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撤銷帝製。袁世凱在這份申令中,還在極力為自己辯解,說“以籌備為詞,藉塞眾望,並未實行。”可是,他的這番解釋,現在又有誰會相信了呢?
“皇帝”袁世凱下台了,他的美夢沒有做多久,隻有短短的83天。下台之後的袁世凱,身體狀況越來越壞,5月17日他出現了腰痛和枕骨痛的症狀,不思飲食,也無法安眠。
到了6月5日,袁世凱一度出現了休克昏迷的狀態。6月6日,袁世凱病逝於北京,那年他五十八歲。
袁世凱的一生,可以說是英雄的一生。不過,就算是英雄,他也確實沒有走好最後的人生道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袁世凱生前身後,都招來了許多罵名。
不過,我們依然會說,袁世凱是一個活得十分真實的晚清梟雄。他的功與過都留在了曆史的長河之中,任由後人評說。假如我們現在就要來評述他的一生,我想最好的評語應該就是:少壯愛國,壯年治世,晚年誤國。這並不是什麼蓋棺論定,更多的隻是一個曆史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