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趙沫和媽媽一起逛街。趙沫發現了一個很好看的發卡,她非要媽媽買下來。但是媽媽卻說:“家裏已經有不少發卡了,再說你現在頭發比較短,而這個發卡適合長頭發的女孩子戴。”因此,媽媽並沒有答應給她買發卡。
趙沫有些不高興,她撅著小嘴要挾媽媽說:“媽媽我累了,咱們別逛了,還是回家吧。”她知道媽媽喜歡逛街,現在媽媽還有一樣東西沒有買,她以為媽媽會把那個發卡買下來,好讓自己高興地陪著媽媽繼續逛。
但是她失算了,媽媽說:“好啊,正好媽媽也有些累了,那咱們就回家吧。”說著,兩人就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趙沫有些後悔:真不該因為自己的任性打亂媽媽的計劃,而自己也沒有得到發卡。從那以後,她再也沒有任性過。
第二, 讓女孩遠離自私,媽媽也要做個好榜樣。
很多孩子之所以會自私,是因為受媽媽的影響,試想一下,不願意借給鄰居醬油的媽媽能培養出大方、樂於分享的孩子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如果說孩子是白紙,那麼媽媽就是塗抹這張白紙的畫筆。媽媽的行為對孩子有著最直接,最持久的影響作用,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是媽媽的首要任務。在日常生活中,媽媽要做到慷慨待人,孝敬長輩,夫妻之間不要斤斤計較,主動把好吃的拿出來與人分享等。長此以往,同樣的行為也會出現在孩子身上。
第三, 要想女孩不自私,媽媽要引導她學會分享。
媽媽要為孩子營造樂於分享的家庭氣氛,在日常生活中盡量為孩子提供一些分享的機會,並加以正確地指導。比如,零食不要隻為孩子準備著,要引導著孩子親自把零食分給其他的家庭成員,與家人共享。看到一家其樂融融地享受生活,孩子也能體會到分享的樂趣,這樣有利於孩子慷慨行為的進一步發展。
丹丹5歲的時候和奶奶生活了一段時間,可是後來回到家後,媽媽發現她變得有些自私了,特別愛吃獨食。
於是媽媽注意不讓丹丹吃獨食,引導丹丹學會與人分享。平時吃水果的時候,媽媽會把水果分成好幾份,然後給丹丹應該得到的分量,剩下的媽媽會和家人當著丹丹的麵分掉。開始的時候丹丹十分不樂意:“那是我的東西,在奶奶家都是我自己吃的。”
此時,媽媽會告訴她:“那是因為奶奶疼愛你,不過你要學會與別人分享。再說了別人都是家庭的一員,也有權利分享這些東西。你想想如果別人也是吃獨食,不讓你吃,你會是什麼感受?”
經過媽媽一段時間的培養之後,丹丹終於學會了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東西,而且不再吃獨食了。
細節6:女孩敏感多疑媽媽要注意
媽媽提問:我家女孩太敏感,該怎麼辦?
8歲的女兒正在讀小學二年級。我發現女兒最近變得很敏感,別人不經意間的一個動作、一句話,女兒看到了或聽到了都會和自己聯係起來。上次,女兒回家後對我說:“數學老師真偏心。”後來我才得知,隻因為數學老師在誇獎女兒同桌的時候,鼓勵性地摸了下同桌的頭……
女兒為什麼會這麼敏感?我該怎麼教育敏感的女兒呢?
專家解答:媽媽要看到女孩敏感的兩麵性,積極引導敏感的女孩
敏感是女孩典型的性格特點。
從性格上分析,女孩敏感其實是她過度在意自己細節上的變動,誇大了別人的反應,並且容易把別人的反應和自己聯係起來。
敏感的女孩心思較為細膩,思維較為縝密,具有較強的洞察力,而且待人真誠,更懂得關心他人。此外,敏感還賦予了女孩較為深刻的思想和與眾不同的藝術潛力,很多藝術家、心理學家都是比較敏感的人。
然而,媽媽也不能忽視敏感帶給女孩的負麵效應。敏感的女孩往往很容易揪著一點一滴的小事不放,使女孩為了莫名其妙的小事而不開心。女孩太敏感,易讓她看問題偏執,導致精神過度緊張,更容易讓她患上神經衰弱。因此,對於過於敏感的女孩,必要的話媽媽一定要谘詢心理醫生,以免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下麵,我們提供了一些方法,幫媽媽更好地教育敏感的女孩。
為媽媽支招:
第一, 媽媽要讓女孩悅納自己的性格,並引導女孩不要太關注別人的評價。
對於敏感的女孩,媽媽要讓女孩正視和接納自己的性格特點,這是引導女孩健康成長的前提。此外,敏感的女孩往往比較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行為上也容易以別人的好惡為轉移,如女孩穿一件新衣服,別人說過“不好看”後,女孩可能就不會再穿這件衣服了。
為此,媽媽要引導女孩科學地對待別人的評價,如果別人說的對,女孩則要虛心接受,改正缺點;如果別人隻是隨口而言,媽媽要讓女孩大度一些,不要被這些繁瑣的小事所困擾。
第二, 讓女孩遠離敏感,媽媽要轉變不良的教育方式。
很多女孩天生心重、敏感,在教育這樣的女孩的時候媽媽更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一定要多賞識女孩、鼓勵女孩,不要對女孩說威脅、恐嚇的話。
8歲的薇薇是一個敏感的小女孩。
一天,薇薇和媽媽在一起看電視,新聞節目中播放了一則小女孩被家長遺棄的消息。這個消息並沒引起媽媽的注意,可是薇薇卻很認真地問媽媽:“媽媽,你以前也說過如果我不聽話就不要我了,你會不會也會把我丟了呢?”
聽了薇薇的話,媽媽很吃驚,連忙說道:“當然不會啊,薇薇是我們家的小公主,這麼乖巧懂事,媽媽愛你還來不及呢,怎麼會把你丟了呢。”
“哦,那我就放心了。”說完,薇薇就繼續看電視節目了。可是媽媽心裏卻很難過:這麼小的孩子,怎麼會有這麼重的不安全感呢?
媽媽反思了自己以前的教育方式,認為是自己不當的教育方式導致了女兒的敏感多疑。為了讓薇薇聽話,媽媽以前經常對她說“你再……媽媽就不要你了”之類的話,沒想到對薇薇產生了這麼大的負麵影響。
於是,媽媽有意識地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在生活中經常誇獎、鼓勵薇薇,不再說傷害薇薇的話了。漸漸地,薇薇變得自信、開朗起來,也不像以前那樣敏感了。
第三, 讓女孩不再敏感,媽媽不要當著女孩的麵隨意評價別人。
緩解女孩的敏感心理,媽媽不要當著女孩的麵發表對別人的意見,尤其是一些“自相矛盾”的觀點。
在生活中,媽媽不要當著女孩的麵做一些無意義的評價,如別人的相貌、體重、言談舉止等,這會讓女孩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女孩變得敏感多疑。此外,媽媽也要做到表裏如一,言行要一致,不要人前一套,背後一套,這些都會讓女孩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導致女孩敏感多疑的心理。
細節7:完美女孩和靦腆說拜拜
媽媽提問:我家孩子很靦腆,應該怎麼辦?
我女兒今年已經7歲了,但是生性靦腆、害羞,平時見了生人就知道躲,我讓她和別人打招呼她也不說話,更別說讓她在親友麵前表現了。其實女兒在家的時候還是比較活潑的,有說有笑的,可是到了學校從不主動表現自己,回答問題也不積極,也不敢主動和老師接觸,還經常遭受小朋友的欺負。我讓她在學校表現積極一些,可是女兒卻說學校那麼多人,她不好意思。
請問,對這樣的孩子我應該怎麼辦呢?
專家解答:孩子小時候靦腆正常,長大後靦腆不正常
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靦腆是人類的一種與生俱來的天性,是人類的一種正常的情感,幾乎每個人都有過。孩子在1~2歲左右都要經曆正常的靦腆期,小孩在這個年齡段出現的靦腆屬於一種正常現象。但有一些孩子在過了這個時期之後,甚至到了十一二歲的時候仍然過分害羞,無法正常地與人交往,這就不正常了。
女孩子更容易靦腆,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相信很多媽媽深有體會。她們一般都不敢見生人,不願與人接觸。這時候孩子表現出來的靦腆和害羞,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有些家長意識不到靦腆會破壞孩子個性的發展,他們以為對孩子來說靦腆是很正常的表現。其實靦腆是一種心理缺陷,如果媽媽對孩子的靦腆放任不管,時間長了,容易導致孩子缺乏自信心,對別人依附性比較強,缺乏主見。
一個人很靦腆,是因為他的自我意識比較強,過於在乎別人的評價。孩子過於靦腆,會使孩子形成怯懦與自卑的性格,對孩子開拓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有著極大的障礙,總的來說會對孩子的發展帶來消極的影響。對此媽媽應該多加關注、多加引導,讓孩子和靦腆說拜拜。
那麼,媽媽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呢?
為媽媽支招:
第一, 媽媽要增加女孩的自信心。
靦腆的孩子一般都是自信心不強,她們做事總怕做不好被別人笑話,被大人責罵,長此以往對自己能幹好的事也沒有信心了。因此媽媽首先就要幫女孩找回自信,讓女孩發現自己的長處。當她們對自己充滿信心的時候,就會水到渠成地和靦腆、害羞告別。
10歲的蓓蓓是個靦腆的小女孩,她不喜歡與同齡人交往,身邊一個同齡朋友都沒有。媽媽讓她多和同學們交往,可是蓓蓓卻說自己不會交朋友,再說別人也不一定願意和她玩。平時在家的時候,蓓蓓也隻是待在自己的房間,不愛說話。
細心的媽媽發現蓓蓓對比她年齡小的小朋友很熱情,而且富有愛心,經常和他們玩得很開心。於是,媽媽幫蓓蓓找到了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輔導鄰居家的小妹妹學習英語。由於蓓蓓的英語成績一直都很好,所以這份“工作”恰好讓她發揮了自己的特長。
經過蓓蓓一個月的輔導,小妹妹的英語成績進步了很多,沒過多久,附近有很多小孩子都慕名前來,請蓓蓓幫他們輔導英語。“事業”上的成功大大增加了蓓蓓的自信心,她也變得越來越開朗了。
第二, 媽媽不要給女孩貼上“靦腆”的標簽。
很多媽媽當著孩子的麵向別人介紹孩子的時候,經常會說“我女兒是我們家臉皮最薄的”、“她一直都比較靦腆,不愛說話”。
媽媽覺得這樣介紹孩子很平常,殊不知,這種做法是十分不妥的。這樣就好像是媽媽給女孩貼上了“靦腆”的標簽,容易使“我是靦腆的”的意識深入女孩的內心。久而久之,女孩也會接受這樣的觀念,並很可能以此成為其逃避現實的理由,讓女孩變得越來越靦腆。
因此,媽媽在介紹女孩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措辭,不要再給女孩貼上“靦腆”的標簽。
第三, 媽媽要讓女孩學會待客之道。
想要女孩告別害羞,告別靦腆,媽媽就必須給她更多與人接觸的機會來鍛煉她。做客是培養女孩大方氣質的最佳途徑之一,在諸多方法中做客也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種措施。
平時媽媽要多帶孩子去別人家做客,也要經常把客人請到家裏來,給孩子做小主人的機會。
肖瑾是個有些害羞的女孩子,為了讓她開朗起來,媽媽決定通過待客之道來引導她。平時,隻要媽媽一去別人家做客,就會帶著肖瑾。由於經常去,肖瑾對別人家的環境也逐漸熟悉起來,與人交往的時候也不像剛開始那樣拘謹了。
此外,媽媽還經常邀請別人來家裏做客。這時候,媽媽會提前告訴肖瑾,作為小主人要向客人問好,為客人端茶遞水,幫家長招待客人。媽媽還告訴肖瑾待客時應該注意的禮節事項,鼓勵肖瑾與客人交談。
由於媽媽的引導,肖瑾漸漸地就學會了不少待客之道。由於她做得很好,因此獲得了媽媽和客人的一致稱讚。這讓為自己的靦腆有些惴惴不安的肖瑾信心倍增,她想自己下次一定要做得更好。
細節8:讓女孩告別斤斤計較
媽媽提問:我女兒總是斤斤計較,該怎麼辦呢?
女兒什麼都好,就是喜歡在很多小事情上斤斤計較。在家裏,飯菜有一次不合她的胃口,她就會和我嚷嚷半天。女兒對同學也很苛刻,別人隻要弄壞了她的東西,她總是不依不饒,非讓別人賠給她一個更好的才肯罷休。同學有一些小缺點,女兒總是有很多抱怨,並且不願意和那些同學玩。
女兒小小年紀就這麼愛斤斤計較,我很擔心,可是又不知該怎樣幫孩子改掉這個壞毛病。我該怎麼辦呢?
專家解答:媽媽要讓愛計較的女孩學會寬容
斤斤計較是很多女孩都有的一個壞毛病,對此,媽媽要通過自己的教育讓女孩學會寬容。
斤斤計較的孩子總是用短淺的眼光看問題,反映了孩子狹隘、自私的思想,對孩子的發展有百害而無一利,而寬容則會幫助女孩贏得更多的信任與友誼,促進女孩的健康成長,讓女孩更好地適應社會。
媽媽應該讓孩子學會寬容。寬容是一種美德,更是做人的一種風度與境界。寬容意味著理解,不斤斤計較。寬容的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寬容的孩子有一顆友善的心、寬容的心,能夠團結同學,為自己營造愉快的生活和學習氛圍。
寬容是孩子人際交往和溝通的潤滑劑,會讓孩子在和諧、溫馨的環境裏健康成長。
下麵我們提供了一些方法幫助媽媽培養出寬容的孩子。
為媽媽支招:
第一, 媽媽不要讓世俗的觀點影響到女孩純潔的心靈。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不要讓自己不經意間流露出的世俗的觀點影響到孩子。媽媽不要在孩子麵前議論自己的朋友,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麵以自己的觀點議論別人家的孩子。這樣容易讓孩子表裏不一,總是用挑剔的眼光看別人。
當孩子受外麵不良觀點的影響,經常對小夥伴斤斤計較時,媽媽要及時地糾正孩子的思想,讓孩子學會寬容地對待別人。
第二, 媽媽要讓女孩友善對待同學的過失。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孩子之間也難免會有摩擦。這時候,媽媽要善於把握時機,讓寬容的種子在孩子心裏開花、發芽。
媽媽剛給周曉華買了一本童話故事書,周曉華一下課就拿出故事書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可是同學經過的時候不小心碰了周曉華一下,正巧把周曉華正在看的那頁書紙扯壞了。周曉華很生氣,非讓同學賠她一本新的不可。
下午放學回到家,周曉華把這件事告訴了媽媽。她以為媽媽會誇獎她,可是媽媽卻問她:“曉華,還記得上次你把同桌的作業本弄濕了,同桌是怎樣對待你的嗎?”“當然記得,小美(周曉華的同桌)沒有生氣,我向她道歉,可是她說‘沒關係’,現在我們還是好朋友呢。”周曉華有些疑惑地看著媽媽。
這時候媽媽說出了重點:“誰都有不小心犯錯的時候,別人能夠寬容地對待你的錯誤,同樣的道理你也應該寬容地對待別人的錯誤。對待同學要友好,不能斤斤計較。像今天的事情,撕壞的書可以用膠帶粘一下,這樣還能繼續看。你就不應該非讓同學給你買新的了。這樣你才會受到同學們的歡迎。”
在媽媽的啟發下,周曉華當天晚上就給那位同學打了電話,她沒讓同學賠書,周曉華因此也得到了同學們的喜歡。從那以後,周曉華也開始學著寬容對待別人了。
第三, 媽媽要讓女孩學會換位思考。
讓孩子改掉斤斤計較的壞毛病,媽媽不妨讓孩子學著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就是讓孩子凡事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理解別人。這樣有利於孩子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狀況,讓孩子對別人多一點兒忍讓,多一份關心,孩子就會擁有更多的朋友。
學會了換位思考,女孩就能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就能理解老人的關愛與嘮叨,就能理解同學的為難之處,這會讓女孩以寬容的心對待身邊的每個人。
第四, 媽媽要讓女孩寬容地對待落後的同學。
孩子在學校生活中,也難免會與在某一方麵比自己差的同學交往,尤其是在小組競爭中。這時候,出於對於成績的渴望,孩子通常都會替落後的同學著急,這有時很容易傷害到別人。所以,媽媽要讓孩子學會寬容地對待落後的同學,這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
有一次,韓美美參加學校舉辦的手工作品創作大賽。為了能夠取得好成績,韓美美作為小組長特意邀請同學來家裏共同商量。
下午的時候,別的同學都回家了,這時候韓美美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小組裏丹丹的手工作品總是做不好,不是不牢固容易壞,就是外形不美觀。馬上就要進行比賽了,看來丹丹要拖大家的後腿了。”
媽媽發現韓美美的言語中流露出對丹丹的埋怨,於是,媽媽對她說:“你想一想如果你是丹丹,你希望別人怎麼對你?我想丹丹心裏也一定很著急。你們是一個團體,你要幫助她做得更好,這樣你們才會取勝。如果你隻是簡單地埋怨同學,那你這個小組長就不稱職了。”
韓美美說道:“媽媽,我懂了,我再也不埋怨丹丹了。明天我們就設計出改良方案來幫助她。”
果然,韓美美帶領小組同學共同幫丹丹克服了難題,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細節9:女孩個性急躁不可取
媽媽提問:我女兒做事太急躁,該怎麼辦?
我女兒今年剛8歲,性格有些急躁。女兒一碰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馬上就會情緒不安,容易發脾氣。女兒平時找不到東西的時候,就經常會暴躁不安。有時候剛買了新書,女兒就想著一口氣把它讀完,可是因為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放棄。有時候見別人學習效率高,女兒心裏就很著急,也暗中加快學習的進度,想要超過同學,可是往往會因為過於急躁,安不下心來,結果半途而廢。
我該怎樣改變女兒急躁的個性呢?
專家解答:女孩急躁不可取,媽媽要根據其原因幫女孩糾正急躁的個性
急躁是某些人常見的心理特征,是指人做事情總是急於求成,結果由於心理不穩定,沒有足夠的耐心,常常會造成“忙中生亂”和“欲速則不達”的不良結果。
對孩子來說,急躁主要表現在學習上。就像我們看到的很多孩子,學習經常有頭無尾,半途而廢,不了了之。長此以往,就會造成孩子學習好高騖遠,隻能一知半解,經常“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可是卻於事無補,勞而無功。
想要幫孩子改掉急躁的個性,媽媽首先就應該弄清楚孩子產生急躁情緒的原因。孩子急躁情緒形成的原因有很多,總的來說造成孩子急躁的主觀原因是孩子的能力有限,而時間緊迫等,而家長的教育方式以及不安靜的學習環境等則是其客觀原因。
急躁的性格阻礙著孩子的健康發展,因此媽媽一定要及時糾正女孩急躁的行為,避免這種行為形成習慣,進而形成性格。
糾正女孩急躁的情緒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媽媽耐心地指導。下麵,我們提供了一些方法,可以幫媽媽改變女孩急躁的個性,媽媽不妨根據女孩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為媽媽支招:
第一, 讓女孩不再急躁,媽媽要培養女孩的獨立性。
家長的溺愛也是讓孩子變得急躁的客觀原因之一,想要讓女孩不再急躁,媽媽不妨從培養女孩的獨立性著手。
家長的溺愛往往使孩子缺乏獨立性,對家長形成嚴重的依賴心理,而依賴心理恰恰是急躁形成的土壤。父母事事為孩子包辦,事事順著孩子的心意,久而久之,孩子便形成了一種理應被包容、被關愛、被保護的依賴型人格,從而養成了一些不良的習慣。如稍有不順心的事就亂發脾氣,以致於形成急躁的性格。因此,女孩自己的事情,媽媽不要事無巨細都包辦代替,要多鼓勵女孩去做她力所能及的小事情。
第二, 讓女孩遠離急躁,媽媽可以通過具體活動磨煉女孩的韌性。
想要讓女孩改掉急躁的個性,在女孩學習之餘,媽媽要有意識讓女孩多做一些磨煉她韌性的活動。比如,媽媽可以讓女孩練字、畫畫或者陪她下棋等,這樣,在“一筆一畫”的練習中,在細致觀察的描摹中,在縝密思考的揣摩中,女孩的韌性就會得到磨煉。
媽媽發現夢麗做事情有些急躁,沒有足夠的耐心和恒心。媽媽知道這對夢麗以後的學習並沒有好處,孩子沒有足夠的耐心與毅力,學習隻能蜻蜓點水、囫圇吞棗,學習知識不牢固。於是,媽媽決定從生活中的小事開始讓夢麗改掉急躁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