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章 氣質、修養,彰顯女孩的獨特魅力(2 / 3)

舒薇很高興,也很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也很認真、刻苦,而且從不輕言放棄。

細節97:女孩不要“出口成‘髒’”

媽媽提問:我女兒總是愛說髒話,該怎麼辦?

7歲的女兒今年正在讀小學二年級。我發現女兒最近經常說髒話:她自己寫作業的時候,一碰到比較難的題目就會說:“他媽的,這破題怎麼這麼難做啊!”

有時候,她和小夥伴一起玩,兩個人可能因為什麼事情鬧矛盾時,她也會用髒話辱罵對方。對此,我多次訓斥她都不見效。

真不知道女兒的髒話是從哪裏學來的。我該怎麼教育女兒呢?

專家解答:女孩愛說髒話,媽媽要采取相應的防範措施

說髒話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是缺乏教育的表現,孩子說髒話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學著別人說髒話。比如孩子年齡小,沒有是非觀念,受家庭環境或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別人說髒話,自己也跟著學,這是孩子說髒話的一種普遍心理。這種情況下父母要注意幫助孩子淨化語言環境,尤其是要提高自身修養,嚴於律己為孩子營造一種文明、禮貌的語言環境。

2.被迫說髒話。孩子與小夥伴之間發生了矛盾,以牙還牙,受了欺負,借罵人或說髒話來發泄自己心中的不滿……這種情況下父母不要訓斥或袒護孩子,而要耐心地對其進行說服教育,以正確的態度處理孩子之間的糾紛。

3.習慣性地說髒話。有些孩子出口成“髒”,儼然是一種習慣。可能平時父母對孩子的這種言行沒有過多地關注或管教,致使孩子把罵人、說髒話當成了一種泄憤的習慣,稍不如意就“髒話連篇”。這種情況下父母要對其進行嚴肅而認真的教育,避免習慣成自然。

總之,說髒話是壞習慣,影響著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女孩。孩子有說髒話的習慣,隻要媽媽教育得當,是不難糾正的。那麼,媽媽就按照下麵提供的方法幫女孩改掉說髒話的壞習慣吧。

為媽媽支招:

第一,預防女孩說髒話,媽媽首先要淨化女孩的語言環境。

孩子口中的髒話一般都是“學”出來的,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不講髒話、文明禮貌的人,媽媽首先就要淨化孩子的語言環境。給女孩創設一個文明的語言環境,媽媽要及時找出孩子說髒話的根源,盡量讓孩子少接觸不良的語言環境。

要求孩子不說髒話,媽媽就不能說髒話。媽媽要提高自身的修養,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樣。此外,媽媽還要注意為孩子挑選健康的電視節目,讓孩子結交語言文明的小夥伴等,盡可能杜絕孩子接觸髒話的渠道。

第二,對於經常愛說髒話的女孩,媽媽也要適當地懲罰她。

孩子愛說髒話,家長通常會輕描淡寫地批評幾句或者嚴厲訓斥,這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家長比較科學的做法是適當地懲罰她,立即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來製止孩子的這種行為,使孩子深刻地認識到說髒話會給自己帶來不良後果,從而達到杜絕孩子說髒話的目的。

放學回家後,6歲的寧寧跑進廚房,看到媽媽還沒有把飯做好,大聲地說了一句粗話:“奶奶的,我都餓了,怎麼飯還沒做好啊。”

媽媽感到很震驚,以前寧寧從不說髒話啊,今天這孩子是怎麼了?媽媽剛想發火,突然想到了前不久從一本家教書上看到過類似的問題。於是決定用冷處理的方式來對待這件事,媽媽並沒有理睬寧寧,而是繼續做飯。

寧寧看媽媽沒有反應,以為媽媽沒有聽見,又大聲地重複了一遍剛才的話。這時候媽媽還是像剛才那樣,仿佛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於是,寧寧感到有些不自然,她走到媽媽麵前,看著媽媽慢吞吞地說:“媽媽,我餓了,你怎麼還沒做好飯啊?”寧寧的語氣顯然緩和了許多。媽媽這才嚴肅地對她說:“你竟然敢對媽媽說髒話,你這周的零花錢取消了,作為對你說髒話的懲罰。”

從那以後,寧寧再也沒有說過髒話了。

第三,媽媽還要讓女孩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媽媽想要讓女孩遠離髒話,就要教女孩學會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媽媽要引導女孩用文明的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讓她習慣使用文明的語言,如“請你不要打擾我。”“我很不高興。”“我有些生氣。”等等。這樣,她就能在表達自己情緒的時候掌握更多的文明用語。

凱麗在7歲生日的時候,小姨送給她一件漂亮的裙子。剛收到這件禮物,凱麗就忍不住換上了新裙子。

新裙子有一個紐扣沒有訂好,凱麗一不小心就把那顆紐扣碰掉了。她看著掉在地上的紐扣,生氣地說:“他媽的,這扣子怎麼會掉了呢。”凱麗的話讓大家感到很尷尬,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就學會說髒話了呢。

這時候,媽媽對凱麗說:“凱麗,媽媽知道你很喜歡這條裙子,看到紐扣掉了你可以說‘我有些不高興’或者‘我有些沮喪’等等,但是你不能說髒話。說髒話大家就會不喜歡你了。”

聽了媽媽的話,凱麗也意識到自己的不對了。從那以後,她就漸漸地改掉了愛說髒話的壞習慣。

細節98:明禮是女孩成為淑女的必修課

媽媽提問:想要培養明禮的女孩,我該怎麼做?

我家圓圓雖然是個女孩,卻是一個不修邊幅的孩子,整天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在社交禮儀方麵,圓圓懂得更少,見到老師和長輩圓圓從來不主動問好,和別人吃飯的時候也沒人願意和她一桌。雖然我也經常教育她要懂做人的基本禮儀,要明事理,這樣才會得到別人的喜歡,可是她卻說:“那有什麼用啊,我又不在乎別人是否喜歡我。隻要我自己高興就行了。”

女兒現在已經11歲了,為了女兒的將來,我想改變教育方法,讓女兒成為一個明禮的女孩,我該從哪裏著手呢?

專家解答:明禮是女孩成為淑女的必修課

正如男孩要培養紳士所具備的品質一樣,女孩子也要培養成為淑女的品質,這就是明禮。女孩明禮,必然合乎淑女的要求,如果女孩真正做到了明禮,她將會成為一個十足的淑女。

明禮,是讓女孩成為淑女的基石,是培養女孩成為淑女的必修課。

思想家歌德說過:“一個人的禮貌,是一麵照出他肖像的鏡子。”孔子也說過:“不學禮,無以立。”這裏所謂的禮指的是禮儀、禮貌、禮節、文明,與理是相通的。禮,有時候看似微不足道,但背後卻反映著一個人乃至一個民族的素質與修養。發展到今天,禮已經成為道德規範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明禮貌不僅給他人、給社會帶來愉快和諧,也能創造充滿愛心的環境,給自己帶來快樂。但是,現實生活中卻有很多家長越來越不重視禮的教育,導致了孩子不守規矩、不明事理,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也經常發生摩擦。

教育女孩明禮,媽媽應當怎麼辦呢?下麵我們提供了幾點方法供媽媽們參考。

為媽媽支招:

第一,知禮是女孩明禮的第一步。

想要培養出明禮的孩子,媽媽首先要讓孩子先明白什麼是禮。換言之,孩子知禮才能明禮,知禮是孩子明禮的第一步。

媽媽可以通過“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程門立雪”等經典故事,讓孩子加強對中華傳統美德的認識,加強對禮的認識。當然,媽媽也要多教女孩一些基本的禮儀常識,通過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教育孩子要懂禮貌,識大體。

第二,媽媽要培養懂禮貌的好孩子。

嚴格地講,孩子懂禮貌才能識大體、明大理。懂禮貌的孩子,必然會是明禮的孩子。媽媽要讓孩子懂禮貌,如見到師長主動問好、同學之間要友愛、對別人要寬容、樂意與別人分享自己的快樂等等,這是對孩子基本的要求。

以前,珍珍的老師和長輩都說她是一個不懂禮貌的孩子。平時珍珍見到老師和長輩的時候連個招呼都不打,也從不問好。在同學們眼裏,珍珍也是個不懂禮貌的人,因此班裏沒有人喜歡她,也沒人願意和她交朋友。

後來珍珍告訴媽媽自己很孤獨,媽媽認為這是教育孩子的大好時機。媽媽告訴珍珍:“一個人要懂禮貌,別人才會喜歡你。就像你想要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就應該尊重別人一樣。”後來在媽媽的引導下,珍珍見到師長會主動問好了,也會和同學一起分享自己的零食和玩具了。漸漸地,老師和同學們都喜歡珍珍了,珍珍也交了不少朋友呢。

第三,媽媽應該讓女孩多用禮貌用語。

培養明禮的孩子,媽媽要從細處著手,讓孩子多用禮貌用語,從而形成良好的文明習慣。在家庭中,媽媽就要引導孩子經常說“你好”、“謝謝”、“沒關係”等禮貌用語,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孩子在外麵才能表現得有禮貌、懂禮節,才會成為一個受歡迎的好孩子。

在王蕊的家裏,經常會聽到“媽媽,謝謝你”“請幫我……”之類的話,這是因為媽媽總是教育王蕊要常用禮貌用語。媽媽不僅要求王蕊這麼做,媽媽自己也是如此。

一天,王蕊正在聚精會神地看電視,媽媽給她拿過來一個橘子,王蕊邊接過橘子邊對媽媽說:“謝謝媽媽,媽媽辛苦了。”媽媽回答:“寶貝,不客氣。”過了一會兒,王蕊給媽媽倒了一杯水,媽媽隨口說了一句:“謝謝王蕊。”王蕊卻說道:“媽媽,咱們是一家人啊,你不用這麼客氣。這也是我應該做的啊。”這句“小大人”式的話把媽媽逗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