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章 升鬥和衡器(求票票求訂閱)(2 / 2)

標好大刻度之後,再把每斤之間的距離平均分成10份,每份代表一兩,在進製方麵,羅衝也是選擇的以前熟悉的十進製,而且十進製也更容易計算。

一兩50克,一斤500克,一公斤=1千克,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不過這樣還不算結束,因為秤砣是需要在秤杆上來回調整的,所以上麵的刻度磨損起來很快,為了防止把刻度磨掉,古人想出的辦法就是在秤杆上打銅釘,用銅釘來標記刻度。

羅衝也延續了這個方法,而且這技術在漢部落還是現成的,那就是金屬拉絲技術,先把銅條拉成細絲,不用太細,直徑一毫米就行,然後用小手鑽在秤杆的刻度上鑽孔,再把銅絲蘸著膠水*進去,最後用刀把多餘的部分削掉,再用刀背把銅絲按平。

這樣一來,一杆最小單位為一兩(50克),最大單位為十公斤(20斤)的手提天枰秤就做好了。

有了第一杆秤之後,就可以按照這個實驗品的各種標準來大量複製新的秤出來,不過這種東西目前的用處不大,畢竟私人交易目前基本上還是零,所以漢部落實際上最需要的,是公家用的大單位衡器。

主要是為了秤上百斤以上的東西,用來收稅或者統計倉儲的時候使用。

不過這隻是個小問題,大單位衡器要有,但也不是最重要的,因為收糧稅的計算單位必須用體積,而不是重量。

這麼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在交稅時弄虛作假,因為剛收割下來的新糧食是濕的,比曬幹的糧食最起碼要重一倍,如果有人剛收了糧食,還沒曬幹就往上交,那重量的水份就太大了。

這是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可不光是偷稅漏稅那麼簡單,而是水份含量太高的糧食根本達不到倉儲的標準,如果沒有曬幹就裝袋入庫,那用不了多久就會發黴變質,不僅壞了自己,還會汙染周邊其他的糧食,真的發生這樣的事,那對漢部落的糧食儲備來說就太悲劇了。

所以以後收糧稅,要按體積來收,不管百姓曬沒曬過,負責倉儲的官員都要再曬一遍,防止庫存糧食發生黴變。

相應的,測量容積的用具也變成了升和鬥,升的單位還是1000立方厘米,也就是一立方分米,一鬥等於125升,或者1/8立方米。

鬥的形狀被羅衝設計成了一個削去了尖的金字塔型,由四塊梯形的木板組成,大頭朝上,小頭朝下,最下麵的小口有一個可以抽拉的鐵板,並且要配合一個放鬥的木架使用。

計算糧食的時候,先把下麵小口的鐵板插死,然後從上麵倒糧食,裝滿之後,直接拿個袋子在下麵接著,把下麵的鐵板抽出來,糧食就會自動漏進去,所以這個鬥,也可以看作一個漏鬥。

解決了重量和體積的計算問題,接下來就剩貨幣儲備了,還有另外一個更加關鍵的問題,那就是物品定價,這個價格的評定,可以說是一個社會性的大問題,搞不好可是會影響以後的發展的,所以羅衝也不敢馬虎,開始絞盡腦汁的思考如何定價,以及將來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還有相應的解決辦法。

48634/50300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