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互聯網未來的六大力量6(1 / 2)

第一章如果一切可以重來 後3Q時代

3Q之戰是彈窗之戰,是右下角之戰,是客戶端之戰。

無論是360還是QQ,都是擁有巨大用戶數量的客戶端軟件: 騰訊號稱6億用戶,是當之無愧的客戶端老大;360擁有3億裝機量,緊隨其後,是中國互聯網第二大客戶端,這場老大和老二之間的爭奪,是對用戶的爭奪,對右下角的爭奪。

電腦桌麵的右下角一直是塊風水寶地,為搶占用戶,眾多軟件商都選擇了免費。然而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客戶端不能從用戶收費的時候,勢必會選擇其他模式,例如彈窗。

說到彈窗,想必大家印象最深的是QQ的彈窗,每天總是要彈上好幾回,數量在所有客戶端中穩居第一。還好,畢竟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彈出騰訊自己的廣告或者是第一時間彈出能引起大家關注的新聞,大家不是那麼討厭。當然,如果你覺得QQ的彈窗晃眼要去掉彈窗,你就得每個月花10元錢開啟“會員尊享功能”,你愛彈就彈吧,量再大也不怕……

這也算是商業模式的一種吧。

QQ的彈窗花錢可以關閉,但是有的彈窗,卻可能是花了錢也不能阻止的。

這些客戶端的口號是: 想彈就彈,彈得響亮!

如果我們另外算一筆賬,也就是用戶每天關掉彈出的廣告的時間,以及這種彈窗對用戶的騷擾,其結果是,用戶實際付出的可能是超過每個月10元的費用!

如果說過去這些彈窗客戶端們對用戶感受還有點裝聾作啞的意思的話,那麼3Q戰爭給他們的啟示是,想要搶占桌麵右下角,光靠免費是不夠的!你要考慮用戶的感受,用戶才是你的財富,沒了用戶你彈出來給誰看呢?

這就要求,在後3Q時代,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競爭一定要比之前的做法上一個檔次,否則就是走360和騰訊的老路,而且,一定會被用戶拋棄。

如果說3Q戰爭是客戶端之戰,那麼後3Q時代的競爭,則是平台之戰。

道理很簡單,互聯網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過去互聯網企業之間往往都是各自圈一塊地圈用戶,而當他們發現用戶並不是他們想象中的那麼忠誠的時候,他們會開始圍繞用戶需求,在不同領域進行布局,增加用戶對自己的黏度和停留時間。

是的,平台就是這麼形成的。

尤其是在蘋果率先推出App Store模式之後,爭取開發者成了爭取用戶之外的另一個山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建立平台,爭取合作夥伴,就好比老大收小弟,過去大家是老大之間的單挑,現在則是帶上一群小弟群毆。

當然,如果你的小弟足夠多,對方就不敢輕舉妄動。

最終能坐到這張桌子邊上的,一定是互聯網公司中的平台型企業。這樣的平台可以是客戶端的延伸——那些擁有強力客戶端的企業,借助廣大用戶基礎謀求合作,順利打造一個平台;同時,也有像百度、阿裏這樣的企業,他們沒有強力的客戶端,但憑借過去十年如一日在自己所專注領域中的耕耘,同樣也建立起了自己的壁壘。

從某種程度看,我們可以把3Q戰爭當做這些平台型企業為了在未來中國互聯網的桌子上爭到一個好的位置的預演。在這場戰爭中,除了作為主角的360和騰訊,百度站在騰訊一邊,新浪站在360一邊,金山、可牛和傲遊的背後有雷軍的影子,阿裏巴巴也在3Q戰爭後宣布停止與360的合作,TABLES全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