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互聯網未來的六大力量19(1 / 1)

第四章B: 百度的中國,中國的百度

在中國古代相麵術中,有“南人北相大富貴”的說法,如果一個人“北人南相”,同樣也是大富大貴的麵相。我的同事林軍深以為然,他的說法是,無論是北人南相還是南人北相,都是因為能夠很好地了解從北到南各個地方的風土人情,與各種人都能很好地交流和相處,自然他的機會也就要多一些。林軍喜歡舉的一個例子是網易的丁磊,丁是浙江人,在成都讀書,後來南下廣州創業,之後又北遷北京,東西南北全都占齊了。

如果按這個說法,那麼在中國互聯網中,海歸們同樣也有著這種“南人北相”或者“北人南相”的優勢,能夠自如地在東西方兩種文化中進行切換,為自己贏得更多的機會。然而在今天的中國互聯網,真正算是大成的海歸並不多,其中最成功的,非李彥宏莫屬。

李彥宏的大成不能完全歸於“早起的鳥兒有蟲吃”,因為在他之前更早的謝文、張朝陽等人,真正吃到嘴裏的不如他多;也不能說沒有強大的競爭對手,百度的對手Google正是當今全球互聯網公司的龍頭老大。百度之所以能有今天,是因為其將“南人北相”的優點發揮到了極致。

無論是對內做收入或是對外做股價,還是對Google成功之道的追隨和具有“中國特色”的改良,百度都做得無可挑剔——如果將Google為整合全球信息而致力於做一係列人人叫好、但對當前股價幫助不大的產品比作巴菲特式的價值投資,那麼百度專注於流量和收入兩個方向上的一係列產品布局則是索羅斯風格。或許有人會以巴菲特做投資、索羅斯做投機的說法來反駁我,但投資和投機本來就如同硬幣的兩麵,在不同的市場環境下,一個高明的投資者會調整其投資和投機活動的比例,來為自己獲取最大的收益。

在講百度那些事兒的時候,我可能會插入Google的相關內容。這不僅是因為要說百度就不能不說Google,更是因為對於像我這樣一個95%以上搜索用Google來完成的Google重度使用者來說,如何描述百度是一件困難的事情。通過與Google的對比,或許也能讓我少下幾次主觀的結論。同時,有了這樣的對比,也能夠更好地說明投資和投機之間的關係。

接下來的對比,還是從林軍給我講的微軟曾經是怎麼放過了Google的故事說起吧。

當Google在搜索引擎領域初露鋒芒時,微軟內部曾經召開戰略會議,以討論如何對待Google。最後是CEO鮑爾默一錘定音: 不必在意他們,Google不過是一群小屁孩在網上尋找黃色圖片的工具而已。這一結論傳到Google,Google上下開始徹夜狂歡——因為Google兩位創始人認為,微軟並沒有看懂自己的模式,而是把他們最為看重的、當做自己核心競爭力的、對用戶來說屬於硬需求的特質當成了最不重要的東西。

當我聽到這個故事時,那一刻,淚流滿麵的我想到了一句詩: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在鮑爾默口中的小屁孩在充分利用Google的核心競爭力在尋找黃色圖片的時候,我卻在用Google的非核心競爭力在尋找客戶(在前一章我有提到,我曾是一名光榮的外貿工作者),情何以堪啊。

據說,當Google顯示“因為啟用了 Google 的安全搜索功能,‘××’已被 Google 過濾掉”的時候,在百度上仍然可以搜到最新的愛情文藝片——這可以看做百度延續了當年Google的核心競爭力,將Google的傳奇一次次地延續。

這個例子同樣可以很好地闡述,百度如何一步一個腳印地沿著Google走過的道路,合理利用遊戲規則,在中國市場打敗Google。而百度在上市後,有一段時間廣告中頻繁出現的“百度更懂中文”,其實是在用另一種隱晦的方式告訴Google:

這裏是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