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互聯網未來的六大力量20(1 / 3)

第四章B: 百度的中國,中國的百度 這裏是中國

這裏是中國,自然要按照中國的規矩做事。

有個關於Google的笑話:在Google剛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公司一直為如何向總部解釋清楚中國南電信北聯通的運營商南北分立格局而頭疼。最後還是李開複說了一個故事,long long ago,中國有個南北朝……從曆史上說起,這才過了關。

這或許就是Google在2005年以前,一直猶豫著是不是要進入中國市場,是否通過收購百度進入中國市場的最主要原因。

李開複和李彥宏,這互為對手的“二李”,都是屬於能夠在中西兩端自由穿梭的人物。但不同的是,李開複在Google隻是一個職業經理人,而李彥宏卻是可以做拍板、做決策的老板。至少,在時機的把握和可以采用的策略上,李彥宏的百度可以做的,要比李開複的Google中國要好得多和多得多。

所以,當李開複還在和總部溝通解釋中國電信運營商為什麼南北分立的時候,李彥宏的百度卻可以做到專人值守機房以保證自己線路的暢通。更進一步,在這基礎上再做出點別的啥來也不足為奇,因為,這裏是中國。

百度戰勝Google的經過也成為被人詬病最多的地方。百度一方麵在市場上高歌猛進,一方麵麵臨諸多質疑和非議。在不少人的眼中,百度和Google的比賽,百度不是利用正麵的進攻,而是利用主場的優勢以及偏向主場的規則,最終拖垮了Google。

人生如同一襲華麗的袍,裏麵爬滿了虱子。

張愛玲的這句道盡了人生虛華和無奈的話,用來形容百度,雖不能說完全貼切,但當中的意思,至少也有七八分相像之處。你可以說李彥宏和百度是在做投機,但不能抹殺李彥宏為達到其目標所做的努力;你可以為百度今天所達到的全球第四大互聯網股票的高度而喝彩,但無法逃避百度不斷的負麵新聞,以及對其商業準則的質疑和麻煩不斷的現實。

這當中的乾坤,又怎是張愛玲這一句話可以涵蓋的?

Google的崛起其實具有偶然性,如果沒有雅虎給的Google的大合同,也就沒有Google的今天,就像IBM當年養大微軟,最終卻革了自己的命一般。

百度的崛起就少了很多偶然,歸根到底,我們可以把百度的今天歸結於由於中國互聯網環境不景氣所導致的百度轉型。據說為了這次轉型,李彥宏在董事會上摔了手機,最終是李彥宏的決心讓董事們覺得可以試一試。不過這種說法太過離奇了,因為我覺得,在百度第二次融資時進入的大股東德豐傑,至少不會反對百度轉型做競價排名。

這個世界,永遠都是錢多而好的項目少,所以百度在選擇投資商的時候也會考慮投資商能給自己帶來除了錢之外的其他哪些方麵的幫助。雖然德豐傑沒有像矽穀動力那樣可以成為百度直接客戶的項目,但是德豐傑在美國投了一家搜索引擎Overture,從事後的發展來看,學習Overture的模式上競價排名,毫無疑問正是德豐傑後來所說的“正確的戰略”。

為推進這一正確的戰略,德豐傑Overture項目的負責人曾經親自來中國向百度介紹Overture的做法和經驗。由此看來,李彥宏摔手機對決董事會上競價排名,其實並不那麼勢單力孤,李彥宏與德豐傑聯手,完全可以通過這個決議。

所以說,所謂摔手機可能隻是一個傳說。

真正阻礙李彥宏和股東們下定決心的可能是Google。2000年6月24日,雅虎與Google簽訂了一份為期4年、價值4億美元的搜索外包協議。這不僅對於Google,對於整個搜索引擎行業來說都是一件裏程碑式的大事,搜索引擎們從來沒見過那麼多錢。

於是,百度決定以Google為學習目標走下去,甘當中國門戶網站紅花背後的綠葉。但僅僅4個月後的2000年10月,Google就推出了直接麵向企業的Adwords廣告業務。

這下立誌以Google為學習榜樣的百度就暈菜了。

也許從這個時候起,百度就開始有了轉型的思考。德豐傑在Overture上做競價排名的做法和經驗的價值也開始顯現出來,但真正讓李彥宏下決心拍桌子摔手機的,還是因為網絡泡沫的破滅。國內能付得起錢、願意付錢的門戶網站越來越少,別說4億美元了,願意付400萬人民幣的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