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中國互聯網未來的六大力量32(1 / 1)

第七章S: 新浪的新門戶革命

互聯網是一次觀念的革命。

曾子墨在《墨跡》一書中這麼提到她所親曆的新浪上市:“當新浪團隊用中文提到‘門戶網站’,進而被翻譯成英文‘portal’時,我們的一位高層領導低下頭,掩住嘴,悄悄地問坐在身邊的項目負責人: ‘I thought they are in the internet business. What do they need a gate for?(我一直認為新浪是家網絡公司,他們要個門幹嘛?)’”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伴隨著1999年中國互聯網第一次高潮崛起的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網站,帶來的是一次觀念上的革命。之後,雖然隨著2000年全球網絡泡沫的破滅,中國的互聯網陷入低穀,但是對互聯網一無所知的中國網民來說卻起到了普及互聯網的作用。至少從此之後,曾大主持的boss不會再犯當年的笑話。

門戶,這是一個因互聯網而生的名詞。在這個名詞的背後伴隨著榮譽和財富,也被附加了太多的意義,一時間人人趨之。“門戶之爭”與“爭做門戶”給輿論界帶來了永不消逝的喧囂,也吸引了大批互聯網企業趨之若鶩。

然而互聯網畢竟是一代新人勝舊人的行業,隨著短信、網絡遊戲、即時通信、搜索業務等新興網絡業務的興起,一批專業網站異軍突起。新浪、搜狐、網易等傳統門戶網站的經營模式受到質疑。在經曆了多次多元化發展和業務擴張之後,門戶網站核心業務不突出、用戶變現能力差等問題暴露無遺。

就在這一輪新的革命中,騰訊、百度、阿裏巴巴崛起了,新浪、搜狐、網易等門戶似乎成了明日黃花,淪為互聯網行業的配角。

Web 2.0給門戶帶來了新的因子,為它們帶來了改變自身、與新興互聯網公司同台競爭的機會。但是,作為昔日的第一門戶,新浪在此方麵卻舉步蹣跚,不僅缺乏對自身調整的決心和速度,更是因為零散的股權結構和良好的平台基礎,隨著中國互聯網的逐步複蘇,屢屢成為被資本狙擊的目標。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手持重寶在亂世中行走,就一定要有自保的能力。新浪的“毒丸計劃”,隻能說是自保的第一步,而隻有在通過IPO理順了股權關係後,才能真正保住自己,走好下一步。然而誰也沒有想到,在IPO後,新浪會以微博如此激烈的手段引導了又一次互聯網觀念上的革命。畢竟,在中國互聯網的第二次革命中,由於內憂外患,新浪一直沒有什麼大的作為。

但是從革命的交替理論看,一場革命的爆發,必然是發生在之前的意識形態較為薄弱的地方。例如資本主義革命爆發在封建製度薄弱的歐洲大陸,社會主義革命爆發在資本主義隻有幾十年積累的前蘇聯。由此看來,在過去的一波互聯網革命中,新浪雖然無所作為,但卻是勝在可以輕裝上陣,迅速接受新一輪的革命理論。因此,新浪通過微博引導的新門戶革命,也在情理之中。

不要說我們一無所有,我們要做天下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