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S: 新浪的新門戶革命 陳彤出走傳聞下的曹國偉的連任
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無論看名字還是看實際的內容,新浪怎麼看怎麼像死在沙灘上的“前浪”。曾幾何時,無論從規模、營收、影響力等方麵,引領了中國互聯網第一浪的三大門戶都是中國互聯網的佼佼者,而新浪又是門戶的老大。但隨著百度、阿裏巴巴、騰訊三大巨頭的崛起,三大門戶開始落後,隻能在第二集團中爭一個位置。
十幾年前,早期“新聞門戶”以海量信息、即時新聞和分類信息等特色,滿足了初期網絡瀏覽者對於新聞內容的要求。新浪憑借其更鮮明的媒體特色和在新聞方麵的執著脫穎而出,但是在網民需求越來越多樣化的今天,單靠從前那套越來越難以抓住用戶了。
隨著三巨頭的崛起,新浪這個曾經的中國互聯網之王變成已經排不進中國一線互聯網公司的座次之中。甚至在門戶競合中,新浪也在不知不覺中悄悄落後,相對於搜狐的社區化和網易的遊戲化,新浪給人的感覺是缺乏變化的,甚至在戰略上可以說是猶豫的。
這種落後,發生在曹國偉主政的前兩年。平心而論,曹國偉的確是新浪這麼多CEO裏最有企圖心的一個。但如果從曹國偉就任CEO時新浪與中國互聯網行業領先的三家公司百度、阿裏巴巴和騰訊的差距來看,曹國偉在任上的最開始的兩年非但沒有縮小差距,而是隨著BAT三巨頭在股市上的良好表現被拉得更開。
列位看官,看到這也許要問,既然新浪有換CEO的傳統,曹國偉最開始當政的這兩年也乏善可陳,那麼,他又為什麼能連任呢?到底是什麼力量挽救了曹國偉呢?
拯救了他的並非是什麼從天而降的援兵,而是在奧運大戰之前的一次險些發生的人事變動: 2008年開春,圍繞新浪執行副總裁陳彤的去留風波更讓人對新浪的未來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陳彤1967年出生,生於北京,籍貫河南開封。中等個,圓臉,密黑厚實的頭發總是遮蓋他的額頭,深邃的目光藏於眼鏡之後,辦事利索,雷厲風行。陳彤從小愛好新聞和體育,在填寫高考誌願的時候,他填寫的第一誌願是北京工業大學的電子工程,第二誌願是北京廣播學院的國際新聞,基於他的愛好第三誌願則是中央體育學院的體育理論。結果他被第一誌願錄取。
北京工業大學電子工程專業畢業後,陳彤在中關村度過了數年同後來的生活相比頗為平淡的日子。1996年,他開始攻讀北京理工大學通訊學碩士。1997年4月,還在北京理工大學讀研究生的陳彤,網上偶遇新浪前身四通利方在線創始人之一的李嵩波,後成為四通利方體育沙龍的“斑竹”。研究生畢業後加入四通利方,成為四通利方在線的第一個編輯。
四通利方很快與華淵中文網合並成立新浪,陳彤在新浪從一個編輯做起,很快成為主編、總編輯、副總裁、執行副總裁。和位置一路高升的是陳彤在新浪所創造的互聯網新聞報道的模式和諸多標準, 比如首頁大信息量和標題開新窗口。
陳彤在新浪倡導的諸多做法被稱為新浪模式並廣泛被同類媒體所采用,陳彤本人也被認為是新浪新聞的精神領袖和中文世界新媒體第一人。
熟悉新浪曆史的各位看官可能知道,新浪向來動蕩,各派力量你方唱罷我登場,CEO也基本上是兩年一換屆。但不管怎麼換,新浪的新聞品質和廣告業務都在一路向上走。甚至有人說: 新浪CEO可以換,但陳彤這個新浪總編輯是不能換的。
對於這點,連政府的主管部門都認可,相關會議,陳彤去即可代表新浪,而其他網站必須CEO或總裁去。甚至有說法稱,陳彤的這個新浪總編輯罷免是要備案的。因此,陳彤要離開的消息一傳出,新浪內外一片嘩然,有人煞有介事地說確有其事,有人則信誓旦旦地認為是空穴來風。
對標榜自己做得最好的是新聞的新浪來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向整個行業證明自己還能蹦躂的一個機會。自從1998年,新浪以對法國世界杯的報道一鳴驚人,奠定了“第一門戶”的基礎以來,新浪對諸如奧運會、世界杯等大場麵的報道有著與其他網站不一樣的情感,而對於在家門口舉行的這屆奧運會,新浪當然不會錯過。
然而新浪在奧運門戶大戰中卻落了後手: 2005年,搜狐獨辟蹊徑成為奧運會曆史上第一個互聯網讚助商。
騰訊也躍躍欲試。騰訊轉向門戶的時間算是小字輩,也不像搜狐一樣拿下讚助商,就這樣在不占天時地利的情況下靠著彈窗彈啊彈,很快在流量上超過新浪。2008年奧運一戰成為騰訊一次彎道超車的絕佳契機。
2008年奧運報道,新浪可謂腹背受敵。這個時候,偏偏又傳出重要人物陳彤要離開的風聲,各位看官想必都會問一個問題: 新浪到底怎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