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1 / 2)

杜朝南心裏雖然不讚同方寧這麼做,但也不能真看著她一個小女孩去請人,他默然半晌,無奈的歎道:“好吧,我去叫人。”

這回王裏正沒有提前得到信兒,所以被他們父女堵個正著,王裏正是個麵上的人,一見躲不掉,便笑嗬嗬地說道:“朝南,你聽我一句,一家子骨肉也別計較那麼多。差不離就行了。別整東整西的讓人寒了心。”

方寧在旁邊答道:“裏正伯伯,今兒就是立個字據,將那日分家的事用白紙黑字給寫下來就行。”

王裏正怔了一下,一臉不以為然:“我說朝南,有這有必要嗎?你家又不是多大的產業……。”

杜朝南麵色微紅,尷尬的幹笑一聲。

方寧不由得有些憋氣,提高嗓門說道:“裏正伯伯,我家覺得有必要就是有必要。您隻是去做個見證而已。”她請對方來是做見證,而不是讓他來判斷有無必要。

“好好,走吧。”王裏正見對方堅持,他隻好什麼話也不說了。

杜朝南領著裏正先往家去,方寧又自告奮勇去請三爺爺。三爺爺一聽說來意,連連擺手:“不了不了,我不去。”

“三爺爺,一事不煩二主,您老上次去了,總不能這次換人吧。我知道我奶上次的話惹你不痛快了,你老額頭上能跑馬,肚裏能搖船,就別跟我奶一個婦道人家一般見識……。”

三奶奶在旁邊哧的一聲笑了,她一邊納鞋底一邊說道:“老頭子,咱孫女眼巴巴的來找你了,你就去一趟吧。”

方寧笑嘻嘻的晃著三奶奶的胳膊說道:“還是三奶奶好,體諒我們家的難處。”

三爺爺假怒道:“我就不體諒你們家了?”

“不是不是,都體諒。”

在方寧的軟磨硬泡之下,三爺爺終於無奈答應再去做個見證。

何氏和老杜頭一看裏正和杜三爺都來了,不禁一愣。何氏很快就上前熱情的招待裏正。裏正很快就說明了來意:“上回分家,我有事出門了。這次朝南又去找說要做個見證。”

何氏一聽,長臉一拉,尖著嗓子衝著杜朝南嚷道:“老三,你又受了誰了的攛掇來氣我們老兩口?上次不是分得好好的咋又重提一回?你到底安的什麼心?”

杜朝南呐呐地答道:“娘,就是讓他們見證而已……。”

何氏竄到杜朝南麵前,掂著腳手指幾乎要戳到他臉上去:“你這個黑心爛肝的,我生你還不如養條狗,你還要立字據,你這是防著我和你爹啊,哎喲,我的命咋這麼苦啊……。”

王裏正皺了皺眉頭:“杜大娘,你看這……。”他原以為杜家已經分過一次,不會再鬧了。沒想到還是樣子。

何氏繼續破口大罵。王清舉和方寧站在門口,王清舉是一臉的不可思議。因為之前何氏待他十分和氣。他一時半會無法將這個瘋子一樣的婆子和那個和藹和氣的老人聯係在一起。

方寧大聲接道:“奶,不是我們防著你,而是你……你不該搜我們的身,不該分了家整天找我爹要錢。我都問王公子了,他說《孝經》上都沒有這樣的事例。”

“你說啥?”何氏的哭鬧聲戛然而止,刀子一樣的目光準確無誤的射向方寧所在的位置。她正要出口的罵聲衝鋒到半途卻偃旗息鼓的咽了回去,她熟練的換上一副和氣麵孔:“小王公子,你咋過來了?”

這時,杜朝棟黑著臉匆匆趕過來了,他一直領著王清舉在樹林裏轉悠,沒想到方寧趁著他上茅廁的機會,又把王清舉給拽了過來觀看他們一家的醜事。

裏正也聽說了這位小王公子的事情,他矜持而又不失熱情的衝他點頭微笑。何氏賠著笑臉對王清舉說道:“小王公子,俗話說清官難斷家務事,你和朝棟回房讀書吧,俺們家有點小事要商量。”

杜朝棟看向王清舉,眼中的含義不言而喻。王清舉一想也覺得自己確實沒有立場管別人的家務事,他訕訕地一笑,就要離開。

方寧可不想放過這個機會,她脆聲說道:“王公子,我聽說書的說過:讀書人就應該國事、家事、天下事都要關心。你們將來是要做官的,做官的難道會不管百姓的事嗎?”

“這……。”王清舉覺得這話十分入耳,又很有道理。他不由得多看了這個黃毛丫頭一眼。

杜朝棟沒好氣的說道:“等做了官再管吧,清舉咱們走。免得讓這些雞毛蒜皮汙了你的耳朵。”

方寧抬起頭大聲說道:“小叔,你說這些會汙了你的耳朵,你用我家錢的時候咋就不嫌汙了你的手?你要真清高,你就別吃飯穿衣,你直接喝露水吃仙丹登仙去呀。王公子,你連一家都管不了,將來怎麼管千萬家百姓?”王清舉的腳步果然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