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寧經方氏一提醒,也不得不提前開始考慮自己的終身大事了。古代的女性地位低,到了夫家,哪怕公婆不極品也有一堆的事情,萬一再遇上何氏這樣的極品婆婆那更是想殺人的心思都有了。招婿上門其實挺好的,至少可以自由自在一些,家裏的事情也都能自己做主。可是,這一切的關鍵是男方得合乎自己的心意。為了招婿而招婿,她心裏多少有些不甘願。而劉雙來,她僅僅對他是不討厭而已,根本沒有別的想法。
至於合意的人選……她能想到的也就隻有宋喬那個書呆子了。對方對自己的心意,她多少也是明白的,但她以為這也許隻是一段年少的朦朧的情愫而已,至於靠不靠得住,還得經過時間的檢驗,當然還有宋老財的檢驗,她對此不太樂觀,她的確需要好好地想一想。好在方氏對方寧說明這事後,也沒催著她當下就做決定。
接著夫妻兩人悄悄商議後,又說要加固魚塘便讓劉大同父子倆帶上劉雙來前來幫忙,以便趁機多考察一下劉雙來。
方寧一家這邊緊鑼密鼓的準備著,杜家老宅的人也沒閑著。陸氏又拿出了一雙鐲子和一隻金釵賄賂婆婆,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讓何氏徹底站在自己這邊。大房二房的人也是各懷鬼胎各有算計。何氏最疼小兒子,如今陸氏又把婆婆哄得團團轉,此次分家,大房二房心知肚明肯定占不到便宜,這讓他們如何甘心?兩家人時不時的關上門嘀嘀咕咕的商量著應對之策。杜朝東見均分三房的財產這個主意行不通,跟孫氏一商量,又想到另外一個絕妙主意,那就是過繼!自己是長房,要過繼給三房,第一個考慮的就該是自己的兒子。到時,三房的財產還不都是自家的嗎?想到這裏,杜朝東熱血沸騰,不禁暗暗佩服自己的高明。
孫氏卻有些憂慮:“三弟兩口子都正當壯年,這麼早就提過繼能行嗎?”村裏也有過繼的,但一般都是人老了以後才提的。
杜朝南急切地答道:“壯年又咋了?春寧娘鐵定是不能生了,要生早生了。除非老三再納個妾,不過就他那慫樣是不可能的。再說,咱不急能行嗎?要是等四弟的兒子出來,咱爹娘肯定緊著他。咱要先下手為強,你看老三家越過越紅火,他那魚今年肯定又能賣幾十兩,他每隔幾天就往城裏拉菜賣,那不都是錢嗎?還有那雞鴨豬,還有一大片果園也快成了。我聽人說,方牛子每月都給他們分紅……。”孫氏越聽越動心。自家馬上就要娶媳婦嫁閨女,這哪一樣不要錢。
杜朝東在這廂謀劃著,杜朝西和王氏也在悄悄商量著對策。
這夫妻二人稍稍務實些,他們早覺察出杜朝南和方氏是今非昔比,再加上方牛子越混越好,他們還跟汪家攀上了親。想憑白占人家的家產那顯然不可能。他們想的無非是分家時多占些便宜。這夫妻倆今日商議的主題是怎麼對付陸氏,要是婆婆不再對她言聽計從就好了。圓寧在一旁認真聆聽,末了對父母說道:“爹、娘,關於小嬸的事我倒聽說過一些。”
王氏忙問是什麼事,圓寧習慣性的理了理鬢發,娓娓道來:“是這樣的,上次娘不是帶我去鎮上買胭脂嗎?中間娘出去買別的東西了,那賣胭脂的婦人就問我是哪村的,我就如實說了,後來就提到了我小嬸,我覺著那人好像對我小嬸有看法,她當時沒細說,但我覺著肯定不是什麼好話。”
王氏眼睛一亮,隻要有影兒就不愁打聽不出來。王氏拍了一下大腿又將女兒誇了一通,然後顛顛地出門打聽陸氏的事了。
方氏得了空進城去跟吳氏和方牛子商議方寧招婿的事。香草在旁邊說道:“大姐,我覺著靜寧也行,那栓子又無父無母的,挺合適的。”
吳氏接道:“我覺著還是方寧適合,這孩子有心計,做事穩當。不論招了誰進門也能拿捏得住。靜寧……自然也不錯,可是我瞅著她對栓子太上心了,栓子家就他一個兒子了,誰個會甘心絕後?指不定將來會怎麼樣呢。你們忘了宋老財的事了,嶽父母一走,渾家一去,立即搬家給孩子改姓。”
吳氏這話正好說中了方氏的心事,再加上靜寧從小又沒有養在身邊,她對這個閨女多少有些吃不準。她對她疼歸疼,但是遇到大事還得考慮周全。方氏就笑道:“對,就是這個理兒,還有就是我覺俺們家能過成這樣,方寧沒少出力,這房子地呀啥的就應當歸她。我和她爹都把她當成兒子養呢。”眾人越商議越覺得方寧最適合招婿。
過了幾日,錢正清的娘金氏又來幫忙。忙完後,香草就留她吃飯,然後又把錢正清和他爹錢大華也一並請了過來,汪立誌也跟著湊了個數。
席間不知怎的就提到了方寧家的事,錢正清等人自是為方寧一家抱不平。金氏就問道:“他家兩個大些的還沒定好,小些的就說親能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