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2章(1 / 2)

宋老財沒想到這個剛過門的兒媳婦竟會拿自己的話堵他,他一時氣得不知說什麼好。方寧看都不看他臉上的神情,轉身回房去了,宋喬已經先吃完飯了,正在看書,一看她進來,不禁一怔,笑著問:“怎麼這麼快就吃完了?”方寧笑笑沒說話,也沒向宋喬傾訴。她在屋裏轉了一會兒,然後在牆角搬了一小壇酒又出去了。

宋老財讓方寧這麼一鬧也沒心吃飯了,嘴裏嘀咕個不停,小木頭正在猶豫著要不要進屋去勸勸方寧,不想,隻會了一小會兒,她又出來了。

方寧若無其事的把酒交給玉嫂吩咐道:“你把米酒熱一熱。”她轉過身,重新坐下,笑吟吟地對宋老財說道:“爹,你老還生氣呢?你別跟我一般見識,我從小被我爹當兒子養,性格大大咧咧的。心裏有什麼說什麼。”

宋老財不置可否的嗯了一聲。不多時,玉嫂就將米酒端了上來。方寧伸手接過來放到宋老財麵前,態度恭敬地說道:“這酒是我自己釀的,我小舅也挺愛喝。聽人說可以暖腸胃,你老嚐嚐。”

宋老財心裏好受了許多,端著架子接過碗,抿了一小口,果然全身熱烘烘的,十分舒坦。此事誰也沒有再提,方寧又開始招呼其人吃飯。方寧從這日之後,過日子又節儉了許多,雖然不能完全達到宋老財的要求,但也算一直在進步。這也是方寧的一個小策略,即把自己節約的起點放得高些,然後一點點往下降,最後降到自己能忍受的地步。讓宋老財看到自己的“妥協”。

又過了幾日,宋喬的同窗來關誌鵬和吳成效來訪。這兩人在宋喬受傷後沒少幫忙,期間也探過幾次病。方寧心中感激兩人,自然熱情招待。林林總總做了一桌子菜。兩人臨走時悄悄對宋喬稱讚他得了賢妻。宋喬嘴上謙虛,心裏早樂開了花。

等到送走客人,宋老財照例來跟兒子說會兒話。

宋喬拿眼覷著父親,斟酌了一會兒,小心翼翼地說道:“爹,我聽小木頭說你嫌方寧大手大腳不會節儉?”

宋老財眼皮一跳,臉上帶了些尷尬和怒氣,宋喬連忙為方寧辯解:“她什麼也沒說,是小木頭說話不小心漏出來的。”

宋老財瞥了兒子一眼,輕哼一聲:“是又怎麼著?來替你媳婦討回公道來了?”

宋喬幹笑一聲:“爹,我們年輕人跟你們的看法不一樣……她可是為了我提前嫁進來的,咱們家可不能虧待了她。”

宋老財心裏十分憋悶,他怎麼就虧待了她了?他不就是忍不住提醒了她一句話,再說,自己還說得那麼婉轉!

宋老財滿臉不悅的走出了大兒子屋裏,轉而對女兒和二兒子傾訴:“小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爹娘,我咋這麼命苦。”

小木頭看父親這麼難過,蹙著眉頭想了好一會兒,最後想出了個絕妙主意:“爹,你看我就挺高興,你就像我一樣唄。嫂子做什麼你都別管也可以去幫忙。這樣,你就不會覺得自己命苦了。”

宋老財瞪了他一眼,不想搭理他。

小木頭越說越覺得自己的話有道理,他以為父親不懂,又細心的解釋了一遍。

宋柳好聲勸慰了宋老財一番,他才漸漸覺得好受些。

宋家一家子除了偶爾有一些茶杯裏的小風波外,其他時間都很平靜和睦。到了十一月,村子裏關於圓寧的流言又有了新的變化。原來是王清舉竟又看上了別人,女方姓吳,祖上人有人做過七品官,吳小姐的父親是秀才,他們家的原籍是南平縣,跟王家多少有些交情,這吳老秀才自感時日無多,便想落葉歸根,帶著女兒上門去拜訪王家,王老太太一眼就看中了這吳小姐,起初,王清舉有些遲疑,他的嫂子請那姑娘進府賞花,讓他偷看一眼,王清舉立即就被吳小姐的美貌給迷住了。跟她比,圓寧隻是算清秀而已。吳家家世又好,父母哥嫂無一不滿意,他還有什麼好猶豫的,於是便喜滋滋地任憑父母和哥哥做主,至於圓寧他早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杜家二房一聽到這個消息,頓時像熱鍋上的螞蟻,急得不知所措。王氏就求杜朝棟再跑一趟。誰知卻是禍不單行,原來那王舉人無意中曾見過杜朝棟一麵,覺得他這人輕浮可憎,頭上又戴著綠帽子。於是特意囑咐王清舉以後少跟他來往。王清舉因為招惹了圓寧,心裏發虛,就借著哥哥的這番話跟杜朝棟斷了來往。

杜朝棟氣得在家咒罵不已,脾氣越來越壞,跟陸氏一天三吵。何氏見兒子不待見兒媳婦就想趁機作踐陸氏,哪知人家是虎瘦威風在,何氏根本討不著便宜。何氏又怪圓寧丟了杜家的臉,時不時的指桑罵槐一番,圓寧氣得眼淚汪汪,又不敢出門,每天隻縮在房裏苦熬。王氏左思右想,自家已斷了杜朝棟這條路,剩下的就隻有宋家了。宋喬跟王清舉多少有些交情,宋老財也能跟王家搭上話。於是,她暗暗籌劃一番就來找方氏哭訴:“他三嬸,咱們可是一家人哪,你侄女的名聲壞了,你幾個閨女也跟著遭殃。你就幫幫俺們。”方氏自然是拒絕,那圓寧若是個好的也算了,先前她那番作為,著實讓人喜歡不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