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每個人的健康起點都是“A”(1 / 1)

人人都想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可怎樣才算是健康,很多上班族對此並不太清楚。那種認為“無病即健康”的觀念是非常膚淺的。沒有生病或病痛隻是健康的一個基本方麵,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和一個人對社會、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也就是說人的身體、心理與生活環境處於協調、平衡的狀態,才是完整而全麵的健康觀念。

中醫學有一套恒量健康的標準,認為健康包括十個方麵的內涵。第一,聲音適中,呼吸從容不迫,這表明一個人體內正氣旺盛、髒腑功能和諧。第二,眼睛有神、明亮,不呆滯,這說明一個人的思維敏捷。第三,牙齒清潔,無缺損,無齲齒,不疼痛,牙齦顏色正常,無出血現象。第四,肌膚有光澤,肌肉、骨骼和四肢關節靈活,走路輕鬆,有活力。第五,體型勻稱,身體各部位比例協調,體重適當。第六,飲食狀況良好,營養均衡,氣血化生充足。第七,善於休息,睡眠質量好。第八,應變能力強,能適應各種環境變化。第九,處事樂觀,態度積極。第十,能抵製感冒、傳染病等一般的疾病。

在我國,健康人群占了近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群處於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狀態是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臨界狀態,即各種儀器和檢驗結果顯示身體髒腑、組織、器官並沒有發生任何病變,可身體總有各種各樣不適的感覺,如精神焦慮、緊張不安,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常感疲勞,失眠,容易心慌、耳鳴等。這讓我們不禁開始沉思,生活日益美好,當今社會物質越來越豐富,各種保健方法何止萬千,我們應該享受生活的,怎麼健康卻離我們越來越遠了!

本來,每個人的健康起點都是“A”。可悲的是,現實生活中多數上班族都把價值連城的珍寶——一個健康的身體,當成了一錢不值的廢品,實施著各種損傷身心健康的不良習慣。

忽視飲食

《黃帝內經·素問·藏氣法時論》中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意思是說,五穀充養五髒之氣,五果幫助五穀以營養人體,五畜用以補益五髒,五菜用以充養髒腑,這些食物都與人的五髒之氣相和。膳食均衡、飲食搭配合理,避免五味偏嗜,人體氣血才充沛。可現代上班族對飲食一點也不重視,有的上班族還把“吃好”和“好吃”等同起來,丟掉了傳統飲食習慣。要麼海吃海喝,要麼每天就吃點蔬菜、水果度日,或者用快餐、盒飯、垃圾食品應付了事,含有大量熱量和添加劑的“甜蜜”飲料也從不離身。膳食不均衡、營養缺乏,以致身體氣血虧虛,稍有個風吹雨淋、情緒起伏,就會全身不舒服。時間久了,不僅身體陷入亞健康,各種慢性疾病也在不知不覺中形成,以致一遇到外界刺激就會突然爆發的現象。

心理不能保持平衡協調

心理健康,是指人能保持平靜的情緒,適合於社會環境,並能樂觀地接受生活狀況的變故。心理健康比生理健康更重要,因為心理健康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人的生理健康。如果一個人長期處於一種抑鬱狀態中,就會影響全身氣機的升降出入,使身體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乘虛而入。一個原本身體健康的人,如果長期處於緊張、焦慮的情緒狀態中,會使氣血運行紊亂,進而引發髒腑、經絡功能失調,降低了身體的抗病能力。許多現代上班族不了解自己,不能對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度的評價,以致自己的目標脫離現實環境;有的上班族不能適度地控製情緒;有的上班族則人格不完整,經常怨天尤人、自憐、悲觀。這些上班族不能使心理保持平衡協調,以致耗傷身體氣血,使身體處於健康和疾病之間一種的遊離狀態。

缺乏活動

古人常說:“動則不衰,用則不退。”這是因為通過形體、筋骨關節的活動,可以加快氣血流通,使周身經脈暢通,內外相和,髒腑協調,這樣才能增進機體健康,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同時活動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推遲髒腑器官的衰老進程,活動能改善大腦的供血狀況,延緩大腦衰老。中醫一貫主張人體必須是活動的,活動時氣血能得到充分的運行,不至於出現氣血瘀滯的現象。看一看那些一百多歲的人瑞,很多都是不停活動的人。它們一直在活動,包括家務、散步、旅遊、娛樂活動等等。活動過少可謂是中國人的通病,許多上班族一有閑暇時間,總是圍坐在電視機前。很多都市上班族也知道活動很重要,需要進行適當的體育運動,可是很少有上班族能持之以恒的,把運動當作生活中的常規內容。總覺得工作繁忙,沒有時間運動,就是到了周末不是加班,就是在家裏睡覺。有的上班族常會感覺一天到晚特別疲倦,頸子、肩部、背部像鐵板一樣硬。經絡都給堵住了,氣血不流暢,不僅頭腦難以保持清醒,還會出現“氣死周瑜”的典型例子。

所以,健康不是由藥物或者醫生決定的,健康就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健康其實就是正確的觀念 正確的生活習慣和細節 樂觀的生活態度。如果上班族除掉那些荊棘般的定式,有了“機體一心理一社會一自然一健康”的整體觀,就找到了健康,找到了以優雅的態度麵對自己人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