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蘇聯T-34中型坦克(1 / 3)

總述

T-34中型坦克是蘇聯30年代末在T-32坦克基礎上改進發展的一代中型主戰坦克,裝有M1938/39(L-11式)76mm短管坦克炮,1944年9月開始在哈爾科夫坦克廠生產。

1941年上半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也開始生產該坦克。這期間的改進包括使用M1940(T-34式)長管76mm坦克炮。到1941年6月共生產裝有76mm火炮的該坦克1110輛。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初數月中,哈爾科夫坦克廠和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的T-34坦克產量猛增,加上克拉斯諾伊·索爾莫夫市112廠也生產T-34坦克,總產量很高。然而,由於德國的進攻,迫使哈爾科夫坦克廠廷至烏拉爾地區的下塔吉爾,到1942年初該廠才恢複全麵生產。

此外,174坦克廠也從列寧格勒遷到鄂木斯克,1942年3月才開始生產該坦克。1942年初秋,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遭破壞,為了彌補損失,車裏亞賓斯克市的基洛夫廠於1942年8月從生產重型坦克改產該坦克,位於斯維爾德洛夫斯克的烏拉爾馬什車體廠從1942年9月開始組裝該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坦克又有許多改進,最重要的改進是用85mm坦克炮替換了76mm坦克炮,稱為T-34/85坦克。該坦克於1943年在3個坦克廠開始生產。

T-34/85坦克的生產一直持續到1948年,捷克斯洛伐克與波蘭則從1951年開始生產並持續生產至1956年。二次世界大戰期間,T-34坦克底盤被用作中型自行火炮底盤。5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還使用T-34坦克底盤研製成CY-100自行火炮。在大戰期間試驗研製的T-34/100自行火炮。

在大戰期間試驗研製的T-34/100坦克尚未生產時,但裝有85mm坦克炮的T-44坦克已進入限量生產階段。1940年9月至1945年6月,蘇聯總共生產了53000輛T-34坦克和5000輛以T-34坦克作為底盤的中型自行火炮。

波蘭在1951~1956年間生產的M1型和M2型T-34/85坦克有如下改進:改進了發動機起動裝置,乘員從5人減為4人,增加了彈藥基數,裝有較好的涉水設備,增大了行程,改進了電台和光學設備。

20世紀60年代蘇聯又對儲備的T-34/85坦克做了改進,采用了T-54主戰坦克的負重輪和發動機,還增設了潛渡通氣管。

目前,T-34坦克不再是華約部隊的一線裝備,但仍用它訓練部隊。

結構特點

T-34坦克車體是焊接製成的,共分3部分,駕駛員和機電員位於車體前部,戰鬥艙上車體中部,車體後部裝有發動機和傳動裝置。

炮塔為鑄造結構,位於車體中部上方。炮塔裏有3名乘員,車長在左邊,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右邊。炮塔頂部後邊有兩個帶圓頂蓋的通風口。

T-34/85坦克至少有3種指揮塔:一是環形固定式指揮塔,有向前和向後開啟的雙扇艙蓋及5個觀察鏡;二是能夠360°回轉的,帶有單扇艙蓋及5個潛望鏡的指揮塔;三是與第二種相似的指揮塔,它的旋轉機構能使炮塔方向與目標保持一致。不管采用哪一種型式的指揮塔,在頂部都有1個觀察潛望鏡。

武器係統

主要武器及彈藥:最早問世的T-34/85坦克裝有1門M1943火炮,但該炮很快就換成M1944火炮。該炮有1個垂直滑動的炮閂和由液壓駐退器及液壓複進機組成的反後坐裝置,全長4.641m,重1148kg,發射的炮彈與85mm野戰炮的炮彈相同,實際射速為3~4發/min,25°仰角發射時射程最大達13300m,可發射ПР365К曳光穿甲彈、365К榴彈、ПР2М尾翼穩定破甲彈和ПР365К曳光高速穿甲彈等。

火控係統:車長有1具觀察潛望鏡,炮長有1具ТМФД或ТЩ-15瞄準鏡,還有1具MK4潛望鏡,裝填手有1具MK4潛望鏡。

輔助武器:在主炮的右側並列安裝1挺7.62mmдтм式機槍,還有1挺相同型號的航向機槍安裝在坦克車首。дтм式機槍由容有63發機槍彈的臥式彈匣供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