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控製自己的思想(Concept)。我們可以控製自己的思想,你可以讓它天馬行空,可以讓它積極樂觀……但是,必須記住:我們要朝積極的方麵培養引導它,並且一定要以現實土壤為依托。
第三,控製接觸的對象(Contacts)。生命中會出現些怎樣的人,我們是無法選擇的;但是和怎樣的人接觸、交心,卻是我們能夠選擇的。要多與比自己優秀的人接觸。
第四,控製溝通的方式(Communication)。說話的內容和方式都在我們的控製範圍之內。記住:當你滔滔不絕的時候,除了舌頭得到鍛煉之外是學不到任何東西的,因此,要多聆聽、觀察以及吸收。
第五,控製承諾(Commitments)。每個人都會有計劃,對未來的、對自己的、對他人的,而這些計劃就是一種承諾。要履行它們,不要為自己的失信找借口。隻有按部就班、平穩地實現自己的承諾,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第六,控製目標(Causes)。要把目標控製在積極、現實的範圍之內,這才有助於我們朝著它努力。
第七,控製憂慮(Concern)。所謂控製憂慮,就是及時宣泄排解自己的不良情緒,把它的影響盡量控製在小範圍之內。
【寬心術】
一個心態健康的領導者,在功利麵前,有一顆淡泊之心和自我控製的心態。他們不會患得患失,因為他們從未把自己的進退得失看得太重;他們得人心,因為他們善於與人分享財富和榮譽;他們不畏艱險、一往無前,因為他們背後有許多人支持。因此,麵對物質的引誘、權力的吸引,管理者應該做到不驚不懼、不慍不怒、不暴不躁、不貪不奢,以及知足常樂。
對下屬不要求全責備
人無完人,慎無苛求,才重一技,用其所長。
——曹操
寬大,從表麵看來似乎是一種讓步,實際上它是任何一位領導者、管理者必備的素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揚其優而隱其缺。倘若一味地求全責備,這個世界上最終將會無人可用。
寬待下屬,成就偉業
我國曆史上最早懂得寬厚待人、不求全責備下屬的人,當屬戰國時期的魏文侯。戰國七雄中的魏國原本是周朝一個小小的封國,後來不斷發展壯大,終成戰國七雄之一,這跟魏文侯知人善任、對下屬不求全責備有很大的關係。
魏文侯初任國君時便發出了一道征賢令,鼓勵各級官吏毛遂自薦,能治理好一個縣的就去做縣令,能管理好一個郡的就去當郡守。征賢令隻強調兩條:第一是期限一年,看最後治理的政績;第二是絕不求全責備,隻要能治理好郡縣就行,不追求細枝末節。
西門豹在治理鄴郡時,因為處理河伯娶親一事得罪參與此事的當地豪強。他們因為失去了既得利益,便唆使一些因興修水利而異常艱苦的農民向朝廷上奏,彈劾西門豹脾氣暴躁、草菅人命等。
朝廷裏有一個原本就不同意任命西門豹為郡守的官吏得到奏章異常歡喜,於是他將大家的意見添油加醋,把西門豹說得一無是處,要求魏文侯撤了西門豹的職。
可是魏文侯卻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你怎麼能要求西門豹哪一樣都好呢?不要求全責備吧,他能把鄴郡治理好就已經足夠了。”
這位官吏見不能打敗西門豹,於是就轉移了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