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恩負義的東西!”商人大罵道,“我死也不會讓你繼承我的財產!”
說著,他打開了珠寶箱,水手們看到這麼多的珠寶,都倒吸了一口涼氣。商人又衝向了欄杆,在水手們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將他的寶物全都投入了大海。
看著那些珠寶付之東流,水手們也隻能望洋興歎,也不再打商人的主意了。
商人父子平安上岸後,商人對兒子說:“我們隻能這樣做,孩子,再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救我們的命!”
“是的,”兒子說,“您的放棄是明智的,它換回了我們的命!”
懂得放棄的人是智者。學會放棄的人,能正視自己的選擇。
改變不了事實,就必須懂得接受事實。在無法改變的事實麵前,隻有學會放棄,才能輕裝前進,才能不斷有所收獲。
在人生這個漫長的旅程中,扔掉一些東西,輕裝上陣,才能走得更自如。對過往承載越多,走得就越辛苦,就越抓不住幸福。
學會放棄是一種心靈的淨化,也是一種對心靈羈絆的解脫。倘若將一生的所得都背負在身,即便是有一副鋼筋鐵骨,終究也會被重擔壓倒在地。
麵對傷痛,要學會轉身
人們總是不能或者更確切地說是不願瀟灑地把已成事實的痛苦忘掉,那些苦痛流淌在人的心中,讓我們感到生命的缺憾。
生活中總會有些事,因為刻骨銘心而讓我們難以忘卻。但是,總是沉浸在過去的傷痛中,隻會讓自己疲憊不堪。
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有多少人失去了多年辛苦經營的家園,有多少人和親人頃刻間咫尺天涯,陰陽相隔,又有多少人失去了寶貴的生命!
麵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悲傷隻會讓埋在廢墟裏的生命多一分等待,少一分生還的希望。哭泣無法告慰逝去的靈魂,也無法讓生者堅強地麵對以後的日子。
麵對傷痛,我們為之鬱悶,為之歎息,但是我們更應該站起來,挺起胸膛,擦幹眼淚,重建家園和美好的未來。
傷痛已然形成,我們無力回天。活著的人們要做的,不是每日對著逝去的親人遺像歎息,而是堅強起來,振作起來,重建自己美麗的家園,讓自己生活得更好一些,這同時也是對逝者的告慰。
生活總是要繼續,人總是在不斷接受新的東西,迎接新事物的同時應該學會遺忘過去,忘記那些痛苦的記憶。既然事情已成為定局,那麼再朝痛苦看,隻會更加逃不出痛苦的魔爪。轉身擺脫它,你的明天會過得更加輕鬆。
生活中有許多痛苦、尷尬、恩怨,這些東西會一點一點地侵蝕我們的靈魂,使我們與現實生活脫節,我們隻有學會釋懷,隻有學會忘卻,這些讓心靈重負的東西才會被漸漸衝淡,這樣我們才能擁有更多的快樂和幸福。遺忘過去的傷痛,才能全神貫注地迎接新的挑戰。接受現實才是一種豁達和明智。
走出心靈的牢籠,不要再一次次地晾曬那永遠也曬不幹的往事,麵對痛苦,該舍棄的舍棄,該遺忘的遺忘,轉身之後,你才會尋找到另一條出路。
在漫長的人生中,快樂與否,取決於你懂不懂得忘卻。小孩子大多是“記吃不記打”,也常常因為這個被父母數落:“你是好了傷疤忘了痛呀!”其實好了傷疤忘了痛未必是壞事,該忘卻時就要忘卻,記一輩子隻會讓自己備受煎熬。
無窮盡地咀嚼自己的痛苦,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隻不過是不敢麵對自己。讓自己一直糾纏在痛苦中,最終帶給自己和別人的,是超出痛苦本身之外的另一種痛苦。麵對痛苦,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它過去,懂得在痛苦中轉身的人是明智的,因為他將在轉身中獲得另一種重生。學會在痛苦中轉身,我們才不會把今天也賠上。
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說過:“感謝忘卻……世界和內心已經都夠擁擠的了,而我們也已經記得夠多的啦。幸虧有忘卻,還帶來一點好奇,一點天真,一點莫名的釋然和寬慰。”
【寬心術】
心願與現實常常會發生衝突,期望的未必能夠獲得,能獲得的卻未必是所期望的,然而這就是生活。坦然麵對現實,這樣才能轉變思路,才能選擇另外可行的道路,才能重燃自信的火把,照亮自己未來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