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你上班的公司健康嗎?——給你的辦公室“體檢”(2 / 3)

北京某醫院曾對一家單位的20台辦公電腦的鍵盤做了一次汙染情況檢測,發現電腦鍵盤的縫隙中藏匿著餅幹渣、咖啡粉、頭發等雜物。醫生對其進行微生物培養,結果從中分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等各種有害物質。還有人通過采樣分析發現,經多人使用而未作清潔處理的鍵盤表麵的病原微生物平均每個鍵竟達10萬以上,型種亦是五花八門,結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等等。這些病原微生物可由電腦使用者的手部汗液、唾液和鍵盤沉積的灰塵等介質引起疾病傳播。一些長期使用電腦的人會不明不白地患上皮膚病、眼病和胃腸道疾病,原因可能就是不注意電腦鍵盤的衛生清理及消毒而引發的。

另外,據一項眼疾調查顯示,電腦鍵盤還會在辦公室內傳播紅眼症病毒。公司的電腦一般都會被多人使用,隻要其中有一人患有紅眼病,那麼傳染的幾率就很高。尤其是夏天,是紅眼病的高發期,很多人知道遊泳會傳染紅眼病,但對鍵盤傳染卻疏忽大意。由於夏日氣溫較高,人的汗液分泌較多,不少人都習慣用手去拭汗揉眼,因此染上紅眼病也就不足為怪了。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才能使我們的鍵盤保持清潔,從而避免各種病症的發生呢?專家認為,不妨按照以下步驟來給電腦鍵盤定期“大掃除”:

1.敲打鍵盤

將鍵盤取下來。在桌子上放一張紙,把鍵盤翻轉朝下,距離桌麵10~15厘米左右,敲打並搖晃鍵盤。這時,你會發現有許多髒物會從裏麵掉出來:除灰塵之外,還有餅幹渣、飯粒、橡皮屑、汗毛等。

2.吹掉雜物

用吹風機對準鍵盤按鍵上的縫隙直吹,將附著在其中的雜物吹掉,然後再將鍵盤翻轉朝下並敲打搖晃。

3.清洗表麵

要用電腦專用清潔劑清洗,這樣做的好處就在於,其泡沫式清洗的方式不會對電腦表麵造成劃傷,也不會滲透進鍵盤內部破壞防護層,而且能徹底殺滅病毒和細菌。

許多人通常用濕抹布來擦洗鍵盤,覺得這樣也挺幹淨,似乎沒有使用專用電腦清潔劑的必要。其實這是人們的一個誤區,濕抹布雖然可以去除掉鍵盤上的部分汙漬和病毒,但是大部分的病毒還會殘留在鍵盤上。而且,濕抹布中的水分很有可能會滲進鍵盤的縫隙之中,引起鍵盤零件的損壞。

4.消毒處理

將鍵盤清洗之後,再蘸上酒精、消毒液或藥用雙氧水等進行消毒處理,最後用幹淨的幹布將鍵盤表麵擦幹。

5.徹底“大掃除”

如果你想給自己的鍵盤來個徹底的大掃除,就將每個按鍵的帽兒用小螺絲刀拆下。因為空格鍵和回車鍵等較大的按鍵帽兒較難回複原位,所以盡量不要拆。拆下按鍵帽兒後,將其浸泡在洗滌劑或消毒溶液中,並用絨布或消毒紙巾仔細清洗鍵盤底座。清洗完畢後,將鍵盤底座和鍵帽兒烘幹,按原樣裝上即可。

盡量不要在電腦桌前吃食物,是避免鍵盤滋生細菌最直接的辦法。此外,定期擦拭你的鍵盤也是必不可少的。大量研究表明,兩個電腦鍵盤攜帶的細菌遠遠多於一個電梯按鍵、一個公用微波爐的把手和按鍵或辦公室飲水器按鈕。平均每部台式電腦上存在的細菌數量是坐便器上的400倍。

電話——病菌超乎你想象

在辦公室裏,電話也是最容易傳播疾病的辦公用品。專家指出,現在許多寫字樓由於空氣流通不暢,細菌和病毒很容易聚集,電話聽筒上23的細菌可以傳給下一個拿電話的人,是辦公室裏傳播感冒和腹瀉的主要途徑。無論是健康的人,還是患病或病菌攜帶者,他們在打電話時,除噴到話筒上的一些唾液外,還可能將口腔中潛藏的病菌噴到話筒周邊。當其他人接打電話時,就會將這些細菌吸入體內,引起疾病。

據衛生部門調查表明,能粘附在電話上的細菌、病毒不下480種。尤其是使用率高的辦公電話,所粘附的細菌和病毒會更多。曾在家居和辦公場所展開數十項調查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微生物專家查爾斯·格爾巴說,實驗室分析發現,電話是辦公場所細菌最“青睞”的地方,特別是為公用時。

專家認為,公用電話可以構成多種疾病的傳染源。感冒、咽炎、流腦、皮膚病、眼結膜炎、肺結核等最容易在公用電話使用時被傳播。另外,電話還是傳播乙型肝炎的載體,英國某市對近150部公用電話進行調查,發現被乙型肝炎病毒汙染的居然超過40%,比飯店未消毒的碗筷所受到的乙型肝炎病毒汙染情況更為嚴重。美國專家還發現一種新的皮膚病——電話痤瘡。這種痤瘡與一般的不同,患者的膿瘡隻長在電話聽筒緊貼臉的部位。

為避免電話使用不當對人體造成傷害,我們應該做好電話的定期消毒和接打電話時的自我預防工作。給電話機消毒主要有消毒膜和消毒劑擦拭兩種方法。

較為快捷省事的方法是采用電話消毒膜來消毒,因為使用時隻需要將消毒膜粘貼在送話器上即可。市售的電話消毒膜,一般是由過氧戊二酸、洗必泰、高氯酸鈉等消毒劑配製而成,通常,根據消毒劑類型的不同,可保持1~3個月。對電話無腐蝕性,也不妨礙傳話,具有良好的殺菌、消毒和除臭功能。既可使話筒內進不去繁殖的細菌,也能將唾液、飛沫、口內水氣阻擋在話筒之外,能保持話筒內的清潔和幹燥。

消毒劑擦拭法是選用02%洗必泰溶液對電話機進行擦拭,能殺滅98%的細菌,作用可保持10天左右。除此之外,也可用75%的酒精棉球來擦拭電話機的外殼部分,但由於酒精容易揮發,消毒效果比較短暫,所以應當經常地進行擦拭。也可以用2%的戊二醛溶液進行消毒,殺菌效果也不錯。

另外,我們在接打電話時要注意衛生,自我預防。打電話時不要用手捂著送話筒,不要用麵頰緊貼送話筒,不要對著送話筒高聲呼喊,以免大量唾液飛濺在送話筒上。可以用一塊布或餐巾紙包住話筒講話,話筒與口也最好保持10厘米左右的距離,打完電話,最好能洗洗手,不讓致病菌有可乘之機。

每天早上上班之前,要用幹淨的軟布擦拭一遍電話機的機身和話筒。辦公室電話,每10天消毒1次。在傳染病流行期間,應縮短消毒時間,以每周消毒1次為宜。

飲水機——無法避免的細菌溫床

飲水機是每一個公司必備的生活用具。它不僅飲水方便、衛生,還可以節省很多燒開水的時間。但是,使用飲水機也不能保證絕對衛生,水處理專家研究指出,人們在桶裝水喝完後,通常隻是重新換上一桶水就了事,如此不斷重複,忽視了飲水機內還存有近1000毫升的水。長時間不清洗、消毒,會導致機內的儲水膽大量繁殖滋生細菌、病毒、沉澱殘渣,甚至滋生紅蟲等,嚴重危害人的身體健康。

在一家大公司工作的鄭先生說,他所在的辦公室很多年前就設置了桶裝水飲水機,有一天他碰巧幫忙換桶裝水,無意中看到飲水機座和內膽黃跡斑斑,大吃一驚。據廣東省環境資源利用與保護重點實驗室采樣檢測發現,在室溫條件下,飲水機裏的水第一天菌落指數為0,10天後,指數則飆升至8000.現代都市的許多上班族腸胃經常出現毛病,卻查不出原因,其實很多情況是因為喝了感染細菌的飲用水導致的。

人們在使用飲水機時,都很注意桶裝水的品質和衛生狀況,但是大多數人卻忽視了另一個更為普通的衛生隱患——飲水機的二次汙染。據中華預防醫學會抽樣調查,大多數正在使用的飲水機內,含有嚴重超標的大腸杆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黴菌、厭氧菌、綠膿杆菌等,衛生狀況非常令人擔憂。專家介紹,飲水機及飲用水的合格標準為,菌類總數70個/ml。

大部分人都認為隻要買質量好的桶裝水就是安全的,而對於飲水機的清洗卻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有的即便是清洗了,也隻是隨便衝衝,並沒有達到消毒的效果。但即使完全合格的桶裝水在飲水機上使用時,細菌依然會進入飲水機內部並在貯水箱及冷水管道內壁滋生繁殖,而大部分飲水機的貯水箱溫度在30攝氏度左右,正好是培養細菌的“溫床”,大約20分鍾就能繁殖一代。有關專家指出,飲水機的細菌產生與其利用空氣壓力原理取水有關。取水時,等量的空氣進入飲水機的內部,即使是清潔的空氣,每立方米約有4000個細菌。而室內空氣由於缺乏流通,會攜帶高比例的一氧化碳、浮塵和其他汙染物。這樣的空氣進入飲水機中,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繁殖,細菌將達到一個驚人的數目,嚴重地危害人體的健康!

一旦飲水機受到了汙染,純淨水再純淨也是沒有用的。隻有養成定期清洗飲水機的習慣才能保證飲用水衛生安全。在很多公司裏,沒有人能說出上次清洗飲水機的時間,不少工作人員還滿不在乎地說:咳,有水喝就不錯了,還講究那麼多,再說我們這兒也沒有專人清洗這個的呀!也有不少人反問:飲水機到底該多長時間清洗一次呀?

飲水機如果長期不清洗,打開時就能看到內壁、出水口有一層淡土黃色的東西,用手一摸有黏滑感,這就是細菌生長繁殖時產生的汙垢。所以,根本不能用肉眼看的方法決定清洗周期,最好每月清洗一次,最長3個月清洗一次。

對於飲水機的清洗有許多方式。主要有浸泡、熏蒸消毒以及飲水機解體清洗等,但都隻側重消毒,而忽略了飲水機內部的清洗,這就造成了消毒後附著於機體內的汙物不能清除,成為細菌繁衍的溫床。在市場上有一種高壓噴淋消毒機,可利用高壓噴射的消毒液,在對飲水機內部充分消毒的前提下,迫使機內附著物徹底排出。

除了清洗外,還可使用消毒用品進行消毒。目前,消毒用品分為藥片和液體兩種。具體方法是:用消毒藥一片與5升左右的純淨水混合配製成消毒液,由聰明座注入飲水機,持續浸泡消毒20分鍾後,打開熱水的排水閥排空消毒液,然後關閉排水閥,再用純淨水注入機內進行衝洗,直至水龍頭出水無氣味為止。使用消毒劑,要按照產品說明劑量進行勾兌後,注入飲水機的水桶裏麵,充分浸泡,然後打開飲水機的出水口,將水放掉,再用純淨水反複衝洗多次即可。

在清洗及維護時或長時間停用飲水機時,應拔下電源插頭。飲水機應每月消毒清洗一次,以確保水質衛生。

地毯——藏汙納垢的好地方

在許多高檔的的寫字樓中,不少公司鋪設了地毯,化纖的、純毛的或棉質的。雖然地毯增添了辦公室的豪華氣息、美感和舒適感。殊不知豪華的背後正有無數的隱形殺手危害著上班族們的健康。雖然很多辦公室每天用吸塵器等清潔地毯,但很難做到深層清潔,因此地毯的衛生經常不能達到衛生要求,裏麵會有蟎蟲、細菌和灰塵,非常有利於疾病的傳播。而且地毯的溫度和濕度更能令細菌盡快繁殖生長,從而更大地危害到辦公室人群的健康。有許多人患有所謂地毯過敏症或者鼻炎,其實都是因為長期受到地毯中細菌的騷擾。美國環境保護總署曾經由於使用的地毯不夠環保,導致60多人生病,10人住院治療。

無論是化纖地毯還是純毛地毯,都隱藏著許多致敏物質,是引發哮喘病的主要致病因素。這是因為其織品多是經緯線,較粗,空隙較大,致使地毯成為藏汙納垢、積聚塵埃的良好場所。地毯中普遍生長著一些如微小的塵蟎、真菌、細菌、昆蟲等過敏源,它們飄散到室內空氣中,汙染著清潔的空氣。灰塵、細屑再經過冬季室內取暖升溫,便會改變原來的性質,成為一種更加有害人體的氣態物質。

此外,地毯在生產過程中,一般都添加了一定量的阻燃劑。這類物質可在室內揮發,當達到一定濃度時,不僅對人的呼吸道有強烈的刺激性,而且對腎、肝、腎上腺、甲狀腺等器官也能產生一定的副作用。據有關機構測試,常見的地毯內,其細灰塵粒含量是水泥地麵的100多倍,其鉛、鎘等有毒物質的含量遠遠超過了國際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

為了盡量減少地毯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在購買時,盡量選擇質量較優的地毯。因為質優的地毯一般都在生產過程中經過特別的加工,可以提供防汙、防塵和耐磨損的保證。

我們還要對地毯經常進行吸塵,因為塵埃藏積在地毯內。每周應吸塵兩至三次。吸塵器的選擇和吸塵方法也會影響清潔效果,配備旋轉除塵刷的吸塵器,可以比較有效地拍吸地毯內的塵埃。一些可以吸蟎蟲的強力吸塵器能對地毯進行有效的日常清潔。

除了定時吸塵外,也可以在鋪設了一段時間後對地毯進行幹洗清潔。應當至少1個月請專門的地毯清潔人員對地毯進行一次整體清洗,3個月進行一次深層清洗。如果平時有打翻食物或者飲料在地毯上等現象,也應該立即對此處進行局部清洗。

出現皮疹與瘙癢者可用必舒膏、清涼油、無極膏、爐甘石水粉劑外搽驅蟲止癢、消炎退疹。

對於地毯的殺菌,專家建議,在新鋪裝的地毯上噴塗上光觸媒,使細菌沒有孳生的空間,以後再不定期地補噴光觸媒,因為地毯上麵光觸媒的磨損太大,容易很快地失去其作用效果。

給你的辦公設備打幾分?

仔細看看你的辦公室,電腦、複印機、打印機、傳真機,還有空調和頭頂上的日光燈。也許你還不知道,這些你天天離不開的辦公“助手”正在悄悄地危害你的健康,它們無時無刻不在釋放臭氧、粉塵、噪音、電磁幹擾,成為辦公室的“隱形殺手”。

“直放機”惹禍:電磁汙染要當心

劉女士是重慶市某郵政遞送站的員工,由於其所在辦公室裏通訊信號不太好,為增強手機信號,於是通訊公司工作人員在辦公桌上方安裝了兩個熱水器般大小的“直放機”,其高度距辦公桌不到一米。與劉女士在一起辦公的還另外有10名投遞員。

起初,有個別同事反映頭痛、惡心,但誰也沒想到是“直放機”在“作怪”。後來大家的反映越來越強烈,但是隻要走出辦公室後就好多了。這時大家才明白是受辦公室內兩個“直放機”的輻射影響。

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幾乎每一個公司都實現了辦公自動化,給人們帶來極大的舒適與方便。然而,在這些自動化的辦公用品如電腦、手機、空調等在使用時,會放射出大量的不同波長和頻率的電磁波,形成人們看不見、嗅不到、摸不著的“電磁霧”,產生不同程度的電磁汙染。研究表明,長期低強度的電磁輻射可對人體的中樞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血液係統、視覺係統以及肌體免疫功能等造成多方麵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