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工業區計劃,早就在彼得成為沙皇之初,就已經開始實施,隻不過一路磕磕絆絆,沒有辦法做出成效來。在彼得決定實施五年計劃,把主要精力放在國內的時候,事實上就已經把工業區劃為內閣頭等大事了。
一個好的高效運轉的完備的工業區,是足以撐起一個國家的。隻不過對於俄羅斯這樣有著八百萬人口,國土廣袤的國家。一個工業區是遠遠無法覆蓋到全國的。因此,在有限的財政支持下,彼得依舊將數個工業區同時列入在建項目名單。
雖然過去了隻要短短一年。雖然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政府完全像是給養雞場的雞吃激素一樣,俄羅斯的工業區也是蓬勃發展。工業區裏有國家經營的,也有私人的,也有政府和私人合辦的。但是他們一律受到政府的掌控,分紅則按資本比例劃分。這也是彼得拉攏政治同盟的其中之一的方法。因為敢於在工業區投入這些資本的家夥,基本上都是彼得的支持者。彼得投桃報李,也就把資本所占的比例作為分配花紅的第一標準。這樣,這些家夥因為彼得賺到了錢,才會更加支持彼得。
至於為什麼不拿這些錢拉攏彼得的反對派。對此,彼得隻能表示遺憾。有限的資源隻能有限關照自己人,否則人家跟著你幹什麼。雖然這些支持者中有那麼一些是嚴格的保皇黨,但是愚忠的人畢竟是少數。更多的人,是需要有利益來捆綁的。當然,如果有人受不住誘惑,想要投向彼得。如果身份實力夠得上彼得心裏麵的標準的話,彼得也是很願意分他一杯羹的。
在送走了荷蘭使者以後,彼得就知道自己以後恐怕不會太平了。不過,彼得也不打算太平。原本的彼得,接下來的最高作戰目標,就是瑞典。彼得現在大力發展內政,就是為了積攢實力,跟瑞典人玩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戰爭術。
也許有人說,那土耳其呢?其實土耳其,他是一個很強的國家。別看彼得這麼的瞧不起他,好像土耳其腐敗墮落到已經沒救了一樣。事實上,曆史上的土耳其一直沒有反應過來這個世界已經不同了。他們好像真的就這樣腐爛到死,被稱作“西亞病夫”。但奧斯曼是土耳其帝國龐大的國土決定了他是一個絕對的地區性強國。依照現在的生產力,任何一個國家的戰爭潛力都不足以支持他徹底滅亡這個龐大的橫跨亞歐的大帝國。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土耳其的政府的統治力很強很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他的君主蘇丹,不僅僅是統治世俗事務的蘇丹,他同時也是仲裁宗教事務的宗教領袖哈裏發。這個******國家,是一個****的國家。也就是說統治者不僅僅在肉體上統治他的臣民,更是在精神上牢牢的禁錮著所有的******教徒。
宗教合一的國家,雖然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有一點卻是很厲害的。就是政府的統治力很強很強。絕對不會出現像法國一樣的“憤怒的民眾,推翻政府,把國王送上斷頭台”場景的。
事實上,後世的土耳其開始脫離蘇丹的封建統治,也是外力導致的。一戰的戰敗,歐洲國家的殘酷壓榨,民族意識的覺醒,蘇丹封建勢力的衰落。。。。。。
所以彼得很有自知之明。要讓他滅亡土耳其,光複伊斯坦布爾,做一個宗教上的英雄,還不如把精力放在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