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伊萬的發跡(1 / 2)

伊萬是一家手工作坊的老板。原本他也不過是個手藝人,會做靴子,勉強糊口罷了。但是自從彼得頒布新政以來,他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當時的彼得頒布新政,在全國推行行業考試。也有一些政府的大人們來到自己家中要求自己去參加一周後的考試。但是當時伊萬沒有放在心上,他還忙著做靴子,這可是關係到他一家人的口糧。

但是運氣好的是,之後有兩個來自莫斯科堡大學的學生,在討論關於彼得的新政。正如所有活躍的大學生一樣,這兩個學生也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對時事政治的莫大關心。當時的彼得新政引起全國關注,所有的俄羅斯的新成立的大學裏的學生,不約而同的進行了這次大討論。就連那些從歐洲邀請來的教授老師,也參加了這次討論。

當時的歐洲,經過文藝複興以後,尤其推崇古希臘的學術氛圍。他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並支持學生堅持己見。所謂: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是我堅決捍衛你說話的權利。當然,當時歐洲脫離蒙昧不久,很多知識體係都尚在摸索中。就連牛頓的理論,也曾經受到質疑。因此,老師也就無法給出權威性的答案。這雖然造成了學生和老師經常各執一詞,有時候固執起來鬧得課堂不像課堂,老師和學生之間也沒有很明顯的界限。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氛圍對於創造和思維,獨立和堅持,這些美好有用的品質,起到了一個豐富的培養皿的作用,使之茁壯成長。因此,雖然當時彼得在全國推行他的君主****,但是他的對象乃是那些貴族.宗教.官僚。主要施行的是加強中央,削弱地方的政策。事實上,這樣的政策對於全國絕大多數平民百姓是有莫大的好處的。至少,砍掉了那些中間階層,他們隻需要接受彼得一個人的剝削就可以了。所以,當時的俄羅斯的政治氣氛,尤其是在大學這樣的可以得到當權者最大容忍和保護的地方,實際上是比較輕鬆的。

伊萬給他們量腳的時候,小市民特有的生存智慧讓他留了一份心眼。

當他從兩人的談話中聽到說“將來考試沒通過的,就不能工作了”,心中下了一跳。自己一家從祖父開始就做靴子,怎麼到了自己這裏不能做工了呢?

伊萬厚著臉皮問了這兩個大學生,對方倒也蠻熱心的,就給他詳細的講解一下。伊萬這才知道,要去考這個什麼考試,考好了拿到執照,就是叫什麼行業從業證書的東西,證明自己有本事,才能繼續給人做靴子。不然就是違法的,以後就不能給人做靴子賺錢了。

伊萬當時就慌了,他也就隻有這個做靴子的本事了。這是他的祖上傳下來的。於是他就去考了。

考試的題目倒也簡單,一排軍官進來,每個考試的一個,就給他們做靴子。軍官們連著穿一周,出操訓練,一周以後,誰的靴子質量最好,穿的也最讓人舒服。成績就最好。

俄軍自彼得創建以來,訓練強度一向很大。一周以後,幾乎所有人的靴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問題。隻有伊萬的靴子出了外麵有些磨損,幾乎沒有什麼問題。因此他獲得的甲級二等證書,據說正是當時參加考試的上百個靴匠中,成績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