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俄土戰爭之前,彼得就在他的書房召開了一次內閣大臣會議。素有“彼得的哈巴狗”之稱的內閣總理大臣雷普斯明領銜的財政大臣.外交大臣.工業大臣等內閣重要大臣,國防部大臣,參謀本部的參謀總長俱都參與了這次會議。
而在這場會議中,彼得也確定了應對奧地利的政策。他希望在這場戰爭中,能夠獲得來自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力量,就算不能夠獲得這份力量也至少能夠離間奧地利和土耳其的關係,讓土耳其的四萬大軍被牽製在巴爾幹半島。
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果得到了來自奧地利的力量。奧地利如果出兵進入巴爾幹半島,那麼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就麵臨兩麵夾擊的危險。那麼,土耳其帝國就不得不分兵了。這無疑是極大的幫助了彼得,因為他最希望的就是土耳其帝國分兵。隻有土耳其分兵作戰,彼得才有機會製造局部的兵力優勢。
而俄國外加大臣瑪尼諾夫就攜帶著這份使命前往奧地利。他通過烏克蘭,借道波蘭立陶宛王國,最後進入奧地利境內。
到達維也納之後,瑪尼諾夫上下運動,不斷地參加維也納城內的舞會.沙龍,向維也納的貴族們闡述出兵幫助俄國的好處。而荷蘭駐維也納大使館處於兩國的秘密結盟關係,以及俄國在將來可能爆發的第二次荷法戰爭中承諾提供的幫助,積極幫助瑪尼諾夫。
然而,第二次俄土戰爭。俄國與土耳其的實力差距甚至比第一次俄土戰爭還要來得巨大,維也納的貴族們並不看好俄國。
再剛來到維也納的時候,出於貴族紳士的禮儀。奧地利的首相接見了他。並且於第二天得到此時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地利大公.匈牙利國王.波西米亞國王等一大片屬於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統治領地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主人,利奧波德一世。
利奧波德一世今年已經四十多歲了。精力尚算可以。但是很不幸的是,他所繼承的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正是處在它的衰落期。
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意大利的那些個城邦國家離心離德,德意誌境內的諸侯也是不服者眾。如果這還可以說是曆史常態的話,那麼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領地不穩,卻是極大的危害。
匈牙利的貴族們不服從他的統治,真實曆史上,匈牙利貴族不滿奧地利的統治,發動過數次叛亂。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誌境內的領地,波西米亞王國等卻是天主教和新教矛盾不斷。已經過去的三十年戰爭,就是因為波西米亞新教徒反對一個天主教信徒擔任國王作為導火索引發的戰爭,就是所謂的“擲出窗外事件”。
俄國外交大臣受到了利奧波德一世接見,在利奧波德一世邀請他的宴會中,極力闡述了彼得想要同奧地利結盟的願望,但是卻受到了在場的哈布斯堡王朝貴族和大臣的冷嘲熱諷。他們嘲笑彼得的不自量力,認為奧地利不應該幫助彼得。
利奧波德一世也不認為彼得能夠獲得勝利。雖然俄國外交大臣瑪尼諾夫數次闡述俄國失敗對於奧地利的影響,認為將來土耳其會對奧地利產生巨大威脅。利奧波德一世顯然也被說動了。但是他實在不認為彼得能夠獲得勝利,就算奧地利加入這場戰爭,對於擁有三十萬大軍的土耳其來說,依舊是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