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十字軍(1 / 2)

俄國主力布置在俄土邊境,俄軍占據明顯優勢,俄國本土已經基本保證安全,因為彼得的命令,因此雙方戰況並不激烈。因此俄國國內的生產生活也可以繼續同戰前一樣進行,內閣已經取消全國戰時體製了。

俄國各地的應征入伍的年輕人,也相繼來到莫斯科堡。他們就要成為新組建的第四第五第六三個俄國師團的士兵。

1682年下半年,俄國基本已經脫離了戰爭的困擾。因為得到來自伊斯坦布爾的額外的收入,俄國財政已經充裕地過分了。原本內閣限於財政壓力而不得不降低目標的改革,反倒可以更加大跨步地前進。俄國的經濟一如既往地快速發展......

1683年秋,在賽格德已經快要流了近一年鮮血的聯軍依然撐不住了。相比於財力雄厚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地利和波蘭立陶宛王國的實力難以匹敵,根本無法和土耳其拚消耗。

其實,如果奧地利和波蘭立陶宛能夠整合全國.發揮全部實力,也是能夠和土耳其較量一二的。然而,相比於****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奧地利和波蘭立陶宛王國卻是仿佛一盤散沙。

奧地利前文大致講解了一些,雖然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擁有大片領地,但是卻無法真正將之整合到一起,隻能夠成為分散的領土。雖然這些領土能夠持續不斷地給維也納輸血,但是這些領土內部的矛盾也是頗多,而且為了保衛這些土地,奧地利也必須在當地留下足夠的駐軍。也正因為如此,這些多而分散的領土,牽扯了奧地利太多的軍力。

而波蘭立陶宛王國雖然是一個完整的國家,但是國內的封建領主林立,整個國家的基礎也是建立在農奴製之上的。這些大貴族不僅僅擁有領土,還有軍隊,在自己的領地內也是擁有高於國王的權勢,而且還擁有罷免和選舉波蘭國王的權利。現在聯軍裏的波蘭軍隊,除去一小部分是波蘭國王自己的私人軍隊,其他都是響應國王號召的大貴族的軍隊。很顯然,波蘭國王想要國內的貴族再出兵增援,實在難上加難。

因為奧地利和波蘭王國難以為繼,因此他們一方麵不斷地派出使者督促俄國沙皇彼得一世加緊對東線土軍的進攻,迫使土耳其崩潰求和;一方麵,利奧波德一世在維也納以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名義號召諸侯勤王。

原本曆史上,土耳其進攻奧地利,發生著名的維也納之戰以前,利奧波德也曾經發出勤王詔書,但是土軍勢大,響應者寥寥。然而現在,雖然聯軍被土軍擋住了,寸步難前,但是歐洲對土耳其帝國的優勢卻是如此的明顯。這可是曆史上第一次歐洲國家主動進攻土耳其並且如此深入地攻入土耳其領土。

作為率領聯軍抗擊異教徒的波蘭國王揚·索別斯基,以及在維也納調度大軍後勤供應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早就被傳的聲名遠揚,成為英雄一般的存在。

正因為歐洲的優勢是如此的明顯,因此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發出勤王詔書以後,梵蒂岡教皇國的羅馬教皇首先響應,熱情的讚美了利奧波德和揚·索別斯基的功績,同時資助他們二萬意大利金幣,號召整個歐洲支援。

就連教皇也極力讚揚奧地利和波蘭的壯舉,以及號召歐洲支援,頓時把歐洲的熱情點燃,各國的狂信徒.年輕人.雇傭兵.無賴.無業遊民自發的向著巴爾幹半島開進。

各國國家也相繼派出了軍隊參戰,這是一場壯舉。同時也是一次盛宴,在土耳其帝國身體上進行的一場狂歡。

法國出兵六千,西班牙出兵五千雇傭兵,葡萄牙出兵一千,丹麥出兵二千,瑞士出兵一千雇傭兵,瑞典出兵三千,等等。總共出兵一萬七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