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邊境教堂(1 / 2)

冬天,冷冽的寒風總是企圖帶走人體的熱量,刺骨的冰涼提醒著人們冬天的來臨。

波西米亞的人們值得慶幸這個多年來難得的寒冷的冬天,雖然他們並不知道“瑞雪兆豐年”的典故,但是確實了解這個冬天對於他們而言是值得慰藉的,敵人的步伐被擋住了。

大雪覆蓋了中北歐的大部分土地,遙遠的內陸的莫斯科堡已經深深地埋藏在雪的世界,俄軍雖然能夠忍耐寒冷,但是道路被大雪覆蓋,導致的就是後勤運輸的困難,整個歐羅巴所有的戰事都隻能以遲緩的速度進展著。

但是戰爭依舊在持續著,相比於敵人,俄國士兵顯然要在冬季占據了一定的優勢,俄軍繼續行進在向布拉格的道路。

寬敞的大帳篷星羅棋布在波蘭的大地上,因為大雪的阻隔,俄軍的速度顯得異常地緩慢,而且他們也不能夠冒進,而是與其他友軍相互配合。

俄軍駐紮在波蘭與波西米亞的邊境,明日就可以開進波西米亞的國土,彼得特地下令駐紮此地休整一下。

寬敞的大帳篷,來自於莫斯科堡的工匠們的精心製作,帳篷頂部繡著一支碩大的雙頭鷹,其目光注視著前方,寓意著進攻和銳利。帳篷很大,有著許多的小隔間,會議室,指揮室,武器庫,書房,侍衛室,資料室,臥室......囊括了彼得所需求的一切。

帳篷四周擺放著火爐,良好的通風設計使得濃煙和灰塵無法彌漫空氣,整間帳篷顯得溫暖但毫無難聞的氣味。這座帳篷的設計和出產,體現出俄國改革後的新局麵,即便是普通士兵也能夠享受到這樣的待遇。

從烏拉爾山開采出的優質煤炭,在火爐裏釋放蘊藏千萬年的熱量,帳篷裏的空氣都有些不自然的波動。當然,從遙遠的烏拉爾山開采並將之運送到這裏,所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還是不小,也隻有彼得和高級軍官才能夠享用這種優質的煤炭,普通士兵隻能夠使用那些潮濕的柴火,忍受嗆人的氣味。

書記官把前線的偵查報告交給彼得,重新做回位子上抄寫文件。彼得仔細地看了看,然後奇怪地問道:“為什麼偵查報告裏說邊境線上有很多的教堂?”

教堂在後世隻不過算是普通的建築物,頂多是人們信仰慰藉的場所,至於科技如此發達的後世究竟有多少人依舊崇信著上帝基督,那就恐怕不為人知,梵蒂岡的總部也不會想要調查這方麵的數據。

然而,現在的教堂,可是非常重要的建築,地位甚至要等同於政府辦公地。不僅僅是充當著信仰之地,同時也是救治的醫院,擁有大片田產及附庸在土地上的農民,在地方上擁有相當大的號召力,同時修建地堅固地可以作為堡壘,而且一般而言又是地處交通要道,教堂內部也儲存著大量的糧食......

某種程度上來說,教堂可以說是一個具有號召力同時地處險要的堡壘,並且兼具後勤和醫療的作用,在戰爭期間屬於必爭之地。而且世俗封建政權之間的戰爭,宗教勢力一般都是中立的,因此戰爭雙方誰也不會無緣無故地主動攻擊教堂,因此教堂也成為在戰爭中無辜受累的民眾避難之所。

因此,教堂是非常重要的建築物,一般而言,誰也不會把教堂建設在邊境上,而是修建在人口流動大的城市,方便募集信徒的募捐和舉行禮拜彌撒等等,如果在宗教改革之前,歐羅巴各地的教堂還承擔著兜售贖罪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