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募與選擇:不求更好,但求最好
1.最合適人選,即最佳人選
有人說,管理的任務很簡單,就是找到合適的人。那麼對一個企業的管理者來說,如何為企業招募人才,如何把新丁變為骨幹呢?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提兩個問題。
問題一:什麼樣的人能當會計?
如果有一天,你的企業開始招工,有一個人前來應聘,說:“我對會計這個崗位感興趣,我有會計師證書,我是學財經的……”這時,你們認為這個人能當會計嗎?
首先,會計是一個崗位,這個崗位對員工有什麼樣的要求?一個企業如果銷售額上升、利潤上升,鮮花和掌聲首先給誰?首先給的是銷售,因為他們是衝在第一線的。但是在這個企業中,作為會計,你的賬目十年不出錯是應該的,頂多是苦勞,而不是功勞。這時,別人收獲了鮮花和掌聲,而自己兢兢業業十年卻隻有苦勞,對此,你必須有一顆不爭的平常心。
其次,會計這個工作比較枯燥,每天都得跟數字打交道,而且還不能出錯。如果你的情緒起伏比較大,比如昨晚你跟老公吵架了,今天還一肚子憤怒,算賬的時候出了錯怎麼辦?因此,作為會計必須要內心平和,情緒體驗不敏感。如果應聘者是那種一驚一乍的家夥,是那種喜怒形於色的人,那麼他(她)可能也是耐不住寂寞的人,而耐不住寂寞的人是做不了會計的。
問題二:崗位在心理學層麵是什麼?
崗位在心理學層麵是角色。生活中,妻子是一個角色,丈夫是一個角色;工作中,會計是一個角色,總經理也是一個角色。對總經理這個角色來說,人人都能低頭幹活,而總經理就得抬頭看路。如果公司業績出現滑坡,沒人會責難門口的保安,可是人人都會跟總經理過不去。
企業在招人的時候,一定要清楚所招聘的人要扮演的角色。那麼,是不是每個企業都知道自己招聘的這個人,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不一定。比如要招聘一個會計,企業招聘者在問問題的時候,有誰心裏會想到,一個情緒起伏比較大、不甘寂寞、一看就好為人師的人是不能當會計的?
因此,如果企業招聘者不清楚這點,在招聘的時候就可能會顯得盲目。而一個新人不管企業盲目不盲目,他進入一個新的企業,對這個企業都可能會缺乏感性的認識。另外,這個新人也許以前不是做會計的,也許剛剛大學畢業,那麼他對這個崗位不可能有比較感性的認識。就算企業對會計這個崗位提要求了,讓這個新人在什麼時候、以什麼身份、出現在什麼地點、去做什麼事,以及做到什麼程度,但是對於一個剛剛進入新企業,剛剛從事這個崗位的新人來說,他心裏會不會有清晰的認知?他的認知跟企業對他的期待是不是一致呢?
這些問題都是企業和招聘者應該考慮的,企業想要找到合適的人,就得找到跟崗位特征相匹配的人,要知道,最合適的人選,即最佳人選。
2.重視新員工的入職焦慮
電視劇《士兵突擊》中,下麵這個片段反映了許三多的入職焦慮。
許三多等一班新兵坐著悶罐車到新兵連的時候,一打開車門,許三多一下被旁邊拖走的坦克炮筒嚇得舉起了手。然後畫麵定格,許三多旁白道:“幾個月後我明白了,這支部隊最不屑的就是我現在做出的這個動作。”
然後連長就喊道:“那個兵,那個兵,你把手放下。你幹什麼呢你,你以為自己很幽默啊,你下來,下來!”
許三多一下車就跌倒在連長的懷裏,連長扶住他:“哎呀,你站好了,你慌什麼啊,把頭抬起來,抬起來。”
大家都熟悉許三多吧,他是一個剛剛獲得“崗位”的年輕人。他滿懷著榮譽感,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隊列裏,但是火車車門一開,他就發現自己跟這個組織格格不入,自己以前舉手投足很自然,可到了這個組織中,原本特別自然的一個舉手投足卻是犯了大錯。
為什麼?因為“鋼七連”這個組織有它對每一個成員的具體要求——不拋棄、不放棄。等他終於也能接受這個組織對每一個成員的要求時,鋼七連已經對他產生了固定的印象:“你是我們這裏的個別分子”,“你的業務素質太差”。鋼七連沒人把他當一回事兒。這時,許三多就表現出入職焦慮來。
這份工作是不是個考驗?
我是否得到了重視?
我能否在組織中保持個性和價值觀?
我在組織中有沒有發展機會?
……
這些都是入職焦慮的典型內容,而許三多都體驗到了,並且在他進入這個組織一段時間以後,就他入職焦慮的每一個問題,組織都給了他響亮的、清晰的、否定的回答。我們來看《士兵突擊》中的一些片段。
許三多旁白:“新兵連的生活開始了,在新兵連我們第一個學會的是句話,準確地說是兩種動物:騾子和馬。”
在下榕樹不會有人注意到騾子和馬的區別,但是連長很認真地說:“你是騾子是馬?你給我拉出來遛遛!三個月以後,騾子走人,馬跟我上。”
“新兵連五班全體同誌,以成才同誌為基準向右看齊。” 班長伍六一發出口令。
成才大喊了一聲“到”,甚至有些揚揚得意,因為別人在向他靠攏。大家快速向他看齊,許三多是最後一個,又邁多了一步,使隊尾產生騷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