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是一本寫中國大媽的書,作者燕燕。
這本書被改編成電影,由眾所周知的斯琴高娃和周潤發主演。
斯琴高娃在裏麵飾演姨媽葉如棠,周潤發飾演一個吃軟飯的老年小白臉潘知常。
故事以一個12歲男孩寬寬的角度進行描述,他去看望退休後獨自生活在國際化大都市上海的姨媽。
姨媽是一位城市知識女性,從小愛夢想,理想主義的教育蝕到骨頭裏。
名校出身的姨媽清高孤傲一生,按時下流行語,她算是50年代建國後那一批老“白骨精”,也是一顆長在紅旗下的“蛋”。
沒想到退休後,麵對洶湧澎湃的金錢至上、消費主義的時代,姨媽突然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境地尷尬的文化人。
姨媽放下身段為脫貧掙外快,當家教、賣水床。
姨媽買墓地受騙、炒股被套、子女不孝、開始一段“黃昏戀”卻遇人不淑,連帶著姨媽的終生積蓄也不見了。
一連串的打擊,使姨媽身不由己地陷入了多重矛盾漩渦中。
姨媽每一次的奮鬥與掙紮,都伴隨著複雜的心理變化。
姨媽是一個因錯嫁而寂寞前半生,又因錯愛寂寞了後半生的女人…
最終姨媽定離開上海,回到在二十年前離開的遙遠的東北的家,回到她已經疏遠的前夫和女兒身邊。
透過男孩寬寬的眼睛,姨媽表現出吝嗇、落伍、喧鬧和荒謬。
姨媽在熱天偷偷給自己開空調。
姨媽給老白臉男朋友做了“放了很多糖”的紅燒小排,吃得老白臉擊節稱讚,仿佛尋覓到了“媽媽的味道”。
姨媽和老白臉扮上京劇造型,你哼我唱,你情我濃,濃情蜜意,蜜裏調油。
玩起娘娘腔霸王和加寬版虞姬的Cosplay來,一點也不比那些藍色、紫色、紅色的頭發豎起來、穿上硬殼鎧甲、身披戰裙的日漫愛好者差什麼。
姨媽的原型遍布中國現代化城市,那些不合時宜的業餘文藝愛好者,和那些也曾經青春靚麗的中國大媽。
中國大媽的熱鬧、喧囂、甚至在景點拿著迎風飄揚的紗巾擺拍的姿態,被網民們各種調侃。
中國大媽們排著整齊隊形,在桃花樹下、在滿是油菜花的地裏,擺出的姐妹花造型,讓人看到集體主義教育的光芒仍然在她們心中閃耀。
中國大媽們喜歡黃金,喜歡布靈布靈的東西,喜歡在商場裏派對領贈送的雞蛋、洗潔精、植物油,即使要發個朋友圈或者騷擾遍所有的微信好友。
中國大媽們可以被嘲笑的點似乎很多、很多、很多.....
但麵對種種嘲諷,調侃,中國大媽們沒有奮起反擊。
或者中國大媽們不熟悉網絡,或者那不是她們的主場,她們沒有掌握話語權。
又或許,中國大媽們對嘲諷和譏笑根本不屑一顧。
“笑話人,不如人。”
“誰還沒有老的那一天。”
“你們,到時候,沒準還沒我們好呢!”
“你們找得到那麼多玩伴嗎?”
“你們不也就會擺弄擺弄手機,動動手指頭嗎!”
“麵對麵吵,你們吵得過我們?”
這些,可能是某個中國大媽掛在口頭上的話。
縱觀每個女人,現在的少女,總有一天也會變成散布在全國各個廣場的跳舞大媽。
將來少女們又會變成什麼樣的大媽?
那,是否應該現在就嘴下留情?
不過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時代在進步。
即使現在的少女們將來老去,仍然可以穿紅戴綠、上蹦下跳、活躍在業餘文藝場。
比起舊時代的女子,纏足、守節、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的“三從四德”,應該說,現在的女子,終歸是幸福一點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