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川內優輝:選擇獨立身份,跑步一哥居然是日本公務員(1 / 1)

記一名選擇獨立身份,不被金錢綁架的奇葩日本公務員,川內優輝。

離2016年末還不到一個月,曾經的日本公務員,川內優輝的行程表排滿了。

川內優輝的行程表上,已經記錄了當年參加的大大小小近30場比賽。

川內優輝的確是個異類!

因為沒有足夠的訓練時間,川內優輝以賽代練,居然能保持如此之高的競技水準。

此外,沒有接受任何商業讚助的川內優輝,已經能靠比賽獎金,賺得比公務員收入還多。

在日本,政府職員,也就是公務員,被禁止接受企業的讚助費或出場費。

當被媒體問及“既然這麼有名,完全有獲得商業讚助的潛力,為何還要全職上班”這樣的問題時。

川內優輝隻是笑一笑。

“自從開始跑步,每年都創造個人最好成績,這種環境很適應我,所以沒理由辭職。”

日本也有體製內的運動員。

傳統的日本職業體育體製,是大企業讚助商模式。

一般來說,一些著名企業,會招募有潛力的大學體育特長生。

著名企業會提供一份優厚的物質保障,和完備的內部訓練條件給這些體育特長生,這些未來參賽的精英選手。

作為全職工作的交換條件,這些精英選手,在比賽時必須得穿戴印有企業名字的服裝,為雇主代言。

你提供名,我提供利;你提供花頭,我提供米。

你情我願,各取所需。

就馬拉鬆而言,精英選手和業餘選手,本來就屬於兩個世界。

業餘選手什麼都要自掏腰包,精英選手不但包吃包住,分文不花,用誰的產品還能賺一大筆錢。

在日本,頂尖運動員絕大多數都代表企業參賽,但川內優輝是個例外。

往更深處說,川內優輝選擇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川內優輝認為,自己跑步的最終目的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獲得某種自由。

馬拉鬆,是因為在淚與汗中,才能淬煉出堅忍的美德。

如果受雇於企業模式的“實業團”,那麼諸如怎麼跑、去哪兒跑之類的自由選擇就會被限製,這就違背了川內優輝的初心。

起初,川內優輝是獨行者,不被許多體製內選手待見。

業餘選手能比職業選手更優秀,就是一種對傳統的挑戰。

因為這種獨特的現象,意味著舊有體製的合理性將被質疑。

但漸漸地,有人開始效仿川內優輝,以獨立身份在競技體育之路上前行。

川內優輝用行動,展示了一條體製外通向成功的路徑。

川內優輝開始有了同行者。

而對於日本數百萬上班一族來說,這個海拔僅一米七的,其貌不揚的小個子男人,亦是一種精神鼓舞。

川內優輝讓這些周末仍在堅持勞動或鍛煉的人感覺到:付出終有收獲。

川內優輝選擇不依附任何一棵“大樹”,做自己,也做成了自己。

反觀網絡紅人,曾經的陳警官,後來的網紅主播,“反詐老陳”,最近又改名為“老陳”的反複折騰,對比鮮明。

如果做,就做出個樣來,才是一條堂堂正正的漢子。

而不是靠賣慘、哭訴、表現神經質來博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