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想去上大學(1 / 1)

每天早晨6時,高爾基都會去工地工作,在那裏他又新交了一些有趣的朋友,他們是木匠奧西普、瓦匠葉菲穆什卡、石匠彼得和抹灰匠戈裏高利·施什林。

高爾基的工作就是負責監督他們,防止他們偷釘子、磚頭、木板等東西。高爾基盡心盡力地幹好自己的工作,他和工人們的關係也搞得不錯。

高爾基在休息的時候常常去下諾夫戈羅德城的貧民區轉轉。那條街被人們戲稱為“百萬富翁大街”,在那裏住著這個城市的所有流浪漢和乞丐。

高爾基對這些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態度很感興趣。這些人遠離普通人的生活,似乎過著一種隻屬於他們的不受任何人約束的快樂生活。

他們無憂無慮,喜歡冒險,這使他想起了外祖父講的伏爾加河上纖夫的故事。那些纖夫不忍生活的重負成為了強盜和隱士,專門搶劫和盜竊駁船上的貨物。麵對這此無法無天的乞丐,高爾基並沒有感到害怕和不安,他知道這些人是不會傷害他的。

繪圖師承包的建築工程如期完成了,高爾基又一次失業了。

這時,高爾基已經16歲了,他想去上大學,並希望通過上學來改變自己的生活。高爾基的這個想法是源於一個叫做尼古拉·葉甫諾夫的中學生。

葉甫諾夫有一雙女人般溫柔的眼睛,生著一副漂亮臉蛋兒,是個討人喜歡的年輕人,當時就住在高爾基主人閣樓的旁邊。他因為常見到高爾基讀書,就對高爾基發生了興趣。

後來,葉甫諾夫知道高爾基把自己的全部空閑時間都用來讀書,非常高興,認為自己是找到了知音。他稱高爾基“天生就是塊搞科學的料”。

葉甫諾夫給高爾基講科學家法拉第的故事。

法拉第出生在英國一個極普通的鐵匠家庭,他的一生在物理學和化學方麵有很多發明和創造。

葉甫諾夫對高爾基說:“這就是說,一個普通的工人通過努力能夠成為一個發明家!那麼,你也可以,不是嗎?”

葉甫諾夫詳細地為這個新朋友製訂了一個計劃:高爾基可以到喀山去,本年秋季和冬季可以把中學課程補習完,然後可以考入大學,5年之後就會成為一個學者。他還告訴高爾基自己在下諾夫戈羅德城上學,讀完中學也要回喀山讀大學了。

終考後,葉甫諾夫返回故鄉喀山去了,他邀請高爾基到喀山他的家裏去住。高爾基愉快地同意了。

1884年的秋天,高爾基去向外祖母辭行。臨行前,慈愛的外祖母語重心長地告誡他說:“對別人要有禮貌,要講道理,出門在外自己多保重。”

她從微微發黑的、憔悴的臉上抹掉幾滴稀疏的淚珠,又對高爾基說:“也許,我們再也見不著了。你以後會走得很遠很遠,我也快不行了。”

高爾基突然感到說不出的痛苦,他覺得再也不會遇見像外祖母這樣關心他、親近他的人了。他站在船尾,望著身影孤獨的外祖母,看她正站在碼頭邊上,一隻手劃著十字,一隻手用那條舊圍巾的邊緣擦著眼淚。高爾基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滑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