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又來到了繪圖師的家裏。在這裏,他發現原來住著那位美麗夫人的房子裏現在住著一大家子人。這家有5個少女,其中有兩個是中學生,她們一個比一個長得漂亮。高爾基很快和她們成為了朋友,那兩個中學生還把自己的書籍借給高爾基看。
高爾基如饑似渴地閱讀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著作,他驚奇地發現:屠格涅夫的書像秋天的天空一樣明朗晴和,書中的人物性格都至純至潔;更為可貴的是,他寫得通俗易懂,語言簡潔,所描繪的一切都無比美好。
高爾基還讀了俄國平民知識分子作家波緬洛夫斯基的《神學隨筆》。書中寫的內容和他在聖像作坊裏的生活非常相似,他是那樣熟悉書上人物由煩悶而引發的絕望,以及由這種絕望而轉化來的惡作劇。
高爾基開始喜歡看俄國作家的書了。在書中,他常常能看到自己熟悉和傷感的東西,書頁之間仿佛隱藏著大齋節的鍾聲,隻要他把書翻開,這鍾聲就會輕輕地“嗡嗡”作響。
他讀了許多俄國作家們的小說,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屋手記》、列夫·托爾斯泰的《三死》、莫爾多采夫的《時代的表征》、奧穆列夫斯基的《穩步前進》、沃洛格金的《斯穆林諾村紀事》等。
但高爾基最喜歡的作家卻是英國作家狄更斯和華特·司各特。讀他們的作品,高爾基通常一本書要讀上兩三遍。他覺得讀華特·司各特的書就像在金碧輝煌的教堂裏做節日彌撒,有點拖遝、乏味,但卻莊嚴肅穆;而狄更斯則更是一位天才的作家,高爾基對他的作品佩服得五體投地。
每到傍晚,繪圖師家樓房門口的台階上就會聚集一群人,有繪圖師家的孩子,也有那兩個借書給高爾基的少女,還有其他幾個少年。這群人還喜歡說些各自學校裏的事,他們常常抱怨自己的教師和學校的清規戒律。聽著他們的談話,高爾基覺得自己比這些夥伴更自由,但他們的忍耐力也讓他驚奇。盡管如此,他還是非常羨慕他們,因為他們能夠在學校裏學習知識。
繪圖師家的製圖工作很多,高爾基來了也忙不過來,於是繪圖師又請了高爾基的繼父來幫忙。
傍晚,高爾基從工地上回來,進了飯廳,一個人向他伸出手來對他說:“您好!”
高爾基認出這是他的繼父。繼父看著高爾基,露出尷尬的笑容。從前的事一下子像火一樣燃燒起來,高爾基想起繼父曾經那樣毒打他的母親,他一點也不想答理這個人。
“我們又見麵了。”說著,繼父咳嗽起來。
繼父的飯量大得驚人,主人一家用一種令人難堪的態度對待高爾基的繼父,這反而縮短了高爾基與繼父的距離。
繼父對主人一家人顯得非常有禮貌,他從來不先開口說話,回答別人的問話也顯得簡潔和善。他站在桌子旁,心平氣和地開導主人:
“這兒得用一個楔子來把人字梁卡緊,這樣可以減少對牆壁的壓力。”他常常向主人提出許多好的建議,這使高爾基慢慢地改變著對他的態度。
有時候,繼父會到主人後門的過道裏去看高爾基。這過道是通向閣樓的樓梯,下麵是高爾基睡覺的地方,他常常坐在樓梯上對著窗戶讀書。
繼父來到高爾基麵前,吐著嘴裏的煙霧問:“您在看書?看什麼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