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更年期功血
很多女性一過40多歲就發現原本非常規律的月經開始成為讓人鬧心的事,以前一般是20~30天來一次月經,現在是2~3個月來一次,甚至更長時間行經一次,當然也有少數人是月經間期每月都提前7~10天。
月經量有的是正常的,有的比以前明顯減少。接著發展為間隔時間逐漸延長到4~5個月甚至半年才行經一次,以後則完全停止。雖說絕大多數婦女絕經前期的月經不正常是自然過程,最終會以絕經結束。但有時經期延長或為持續性陰道出血,淋漓不斷達1~2個月不止;也可發生大量陰道出血如血崩。患者可能發生貧血、麵色萎黃、全身乏力、心慌、氣短。這時就不單純是個月經不規律的事了,而是更年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勢必要引起女性朋友們的廣泛關注了。
那麼肯定有人會問,那絕經前期出現的月經不規律,我要怎麼知道它是正常的,還是更年期功血或是其他的什麼病引起來的呢?事實上,弄清這個問題,對有個愉快的晚年是非常重要的。具體來說,絕經前出現的月經不調,周期或者延長或者縮短,相對來說還是有規律可循的;而更年期功血則不同了,它多因卵巢功能異常引起,但無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多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或出血持續時間延長,經量增多;或突然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斷。
一、認識“功血”
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
無全身或生殖器官的器質性病變而發生的異常性子宮出血稱為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常常簡稱為“功血”。功血分為排卵性功血和無排卵性功血兩類,無排卵性功血最常見,占85%左右。無排卵性功血主要見於青春期和更年期,排卵性功血見於育齡婦女。
女性從月經初潮開始到閉經結束,均可發生功血。據報道,青春期功血占20%,生育期功血占30%,絕經前期功血占50%。更年期功血是指大於40歲婦女至絕經前後的婦女功血,期間無排卵性功血發生率逐年增加。表現為月經頻發,周期不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可能的原因有不良精神創傷、應激、營養不良、內分泌和代謝紊亂,如缺鐵、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液病和出血病、糖尿病、甲狀腺和腎上腺疾病。
更年期卵巢功能開始出現生理性衰退,但分泌功能還未完全停止,由於卵巢內卵泡發育不一致,子宮內膜發生區域性壞死脫落,從而發生功血,常表現為月經改變,即月經周期紊亂,以周期延長為多見,一般長者40~50天,甚至2~3個月,短者1個月2次。月經期持續時間改變,經期延長或縮短,以延長為多見,常持續十多天或更長。經血外觀及出血量改變,血量增多或減少,以增多為多見;經血淡紅、暗紅或紫紅,或伴有血塊或纖維組織。月經周期、經期、經量三者可同時異常,或其中二者或一者異常。如周期正常,而經期經量異常,或周期縮短或不規則而經量減少,經期延長等。要進行防癌檢查、子宮內膜活檢和內分泌檢查。診斷性刮宮加內膜組織活檢是診斷功能性子宮出血的類型和鑒別其他疾病引起子宮出血的必要手段。
警惕中老年女性陰道不規則流血
中老年女性出現陰道不規則流血,很多人不給予重視,認為是快要絕經才出現的現象,從而不去就醫,以至於延誤了治療的最佳時間。更年期出現這種現象,可能與下列疾病有關,其中有些疾病可以導致死亡,所以一旦有陰道不規則流血,一定要及時就醫。
1.更年期功血詳見上。
2.子宮內膜息肉單發較小的子宮內膜息肉常無臨床症狀,當息肉較大時會表現為月經量增多或不規則子宮出血。行宮腔鏡檢查或分段診刮,將取出的組織或摘除的息肉送病理檢查,可以明確診斷。
3.子宮肌瘤陰道出血是子宮肌瘤常見的症狀,表現為月經血量增多、經期延長、周期紊亂,通過婦科檢查及B超檢查才發現。
4.宮頸癌陰道不規則出血是宮頸癌患者的主要症狀(80%~85%),尤其是絕經後的陰道出血更應引起注意。陰道出血量可多可少,陰道出血往往是腫瘤血管破裂所致,尤其是菜花形腫瘤出現流血症狀較早,量也較多,如果出血頻發,失血過多可導致嚴重的貧血。晚期病例可出現陰道大量出血以致休克,多見於侵蝕性生長的腫瘤。陰道分泌物增多亦是宮頸癌患者的主要症狀。疼痛是晚期宮頸癌的症狀。陰道細胞學檢查是發現早期宮頸癌的一個很有價值的方法,陰道鏡檢查可提高陰道細胞學和活檢的診斷準確性。活組織病理檢查是診斷子宮頸癌最可靠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