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更年期女性常見疾病的防治及保健(3)(1 / 3)

子宮切除術

徹底治療子宮肌瘤最好的方法是全子宮切除術,然而子宮被切除後,少數患者可能出現卵巢功能的減退或精神心理障礙,直接影響生活質量。

調查顯示,子宮切除後有50.8%的患者出現性焦慮、抑鬱情緒,對部分心理及體質較敏感的婦女,子宮切除帶來的強烈失落與痛苦是常人難以想像的。子宮切除對夫妻性生活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美國,平均每一分鍾就有一名女性切除子宮,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為了治療子宮肌瘤。據統計,80%的美國女性都患有子宮肌瘤,而且年齡大多數都在50歲以下。這種疾病雖然會導致疼痛和大出血,但大多數情況下其實並不需要切除子宮。一些專家透露,在美國每年進行的約60萬個子宮切除手術中,高達75%的手術很可能是不必要的。

保留子宮、宮頸和卵巢的理由

子宮、宮頸和卵巢協同工作,它們分享同樣的血液。當子宮被切除後,即使保留了卵巢,卵巢的功能也可能會受到影響,約50%接受子宮切除術的女性要比未切除者更早地喪失卵巢功能——更早絕經,這樣就增加了心髒病和骨質疏鬆的危險。

卵巢是產生雄激素的重要器官,這對於維持正常的性衝動有作用。

有研究表明,約有25%的女性在切除卵巢後性衝動降低。許多醫生在進行子宮手術時常規切除卵巢,為的是避免卵巢癌。如果一位女性有卵巢癌的遺傳危險因素,這個決定是有道理的,但是多數女性不會患卵巢癌,所以,常規切除卵巢以避免卵巢癌的代價太大了。

宮頸是盆腔底的一部分,幫助托付膀胱,支配膀胱的神經,最終與宮頸相連。切除子宮和宮頸後,這些神經就會被破壞,增加患尿失禁的危險。

如果不切除卵巢和子宮,自然的絕經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程,需要6~13年的時間。當卵巢功能逐漸退化時,腎上腺會自然產生一些激素來彌補。當切除子宮,或卵巢加子宮時,這可能使激素係統紊亂。

切除子宮的理由

當然,保留子宮也有其弊端。單純切除肌瘤並不意味著從此擺脫了肌瘤的困擾,有部分患者仍可能會出現肌瘤的複發。第一次肌瘤切除術的創麵會形成一定的粘連,因而第二次手術的難度常常很大,並且容易引起其他髒器的損傷,手術存在一定風險。由於目前尚無預防肌瘤複發的手段,所以,首次治療方法的確定十分重要,對於術前已經考慮為多發性肌瘤的患者,不能一味保留子宮。

子宮肌瘤切除術後肌瘤的複發率較高,一般為20%~30%,也有研究認為複發率可以達到50%。肌瘤複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雖手術已切除了肌瘤,但是肌瘤的致病因素仍然存在,在手術若幹年後易發生新的肌瘤。其次,在肌瘤切除術中,醫生是憑借子宮外觀及觸覺的異常來發現肌瘤並予以切除的,因此,仍可能會有較小的肌壁間肌瘤,在手術時被漏掉或殘存,手術後在卵巢性激素作用下逐漸長大。據統計,在未絕經婦女中,隨著術後時間的逐漸延伸,肌瘤複發率也逐漸升高,一般多在手術後2~3年複發,且複發的肌瘤常為多個,即多發肌瘤。

子宮瘤切除術後複發早期一般沒有明顯的不適表現,常常不易被發現。因此,對於已經行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患者,不能認為肌瘤已治愈,從此可以高枕無憂,而應該定期複查,一般應每3個月到半年複查B超一次。

哪些情況下肌瘤更容易複發呢?國內外學者大量研究發現,手術前B超或手術中發現的肌瘤個數越多則複發的危險性越大。所以,這樣的患者更應注意手術後定期複查。

下麵一些情況下可考慮子宮切除術:

1.子宮肌瘤的體積大,子宮超過孕10周大小,或單個肌瘤的直徑>6cm。

2.子宮肌瘤的體積雖不大,但出現症狀,如月經量增多、貧血、尿頻、便秘或大便困難等。

3.子宮肌瘤生長迅速,不能排除有惡變的可能。

4.子宮肌瘤不能和卵巢腫瘤分辨開的。

5.絕經後子宮肌瘤不縮小反而增大,或者新發現子宮肌瘤者(沒有給予雌激素替代治療的患者)。

有研究發現,因為良性疾病而行子宮切除術——如出血和疼痛,大部分病例術後的生活質量確實改善了。許多參加這項研究的女性,甚至包括部分行子宮切除術的患者。許多選擇手術的女性證實術後生活改善,一些人盆腔不適,或多年嚴重出血術後都痊愈了,另一些人術後性生活確實有所改善。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在正確的環境下,子宮切除術是一種可治愈疾病的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