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治療
根據病情合理使用降壓藥物。降壓藥物種類很多,各有其特點,目前趨向於作用持久,服用次數較少的長效製劑或劑型,以方便患者服用。
常用的降壓藥物有:
1.利尿降壓藥氫氯噻嗪、呋塞米等。
2.中樞神經和交感神經抑製藥利血平、降壓靈、鹽酸可樂定。
3.腎上腺素能受體組滯藥b受體阻滯藥如普萘洛爾(心得安)、阿替洛爾(氨酰心安)等;a受體阻滯藥如酚苄明(苯苄胺)。
4.酶抑製藥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藥,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
5.鈣離子拮抗藥如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
6.血管擴張藥如肼屈嗪(肼苯噠嗪)、米諾地爾(長壓定)、呱唑嗪等。
注意:降壓藥物的選用應聽從醫生的要求,不能隨便自行選擇。
三、正確服用降壓藥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聽過朋友說,某某人得了高血壓,吃了一陣子的藥,血壓降下來後,就不用吃藥了;有的說,他的親戚練了某種氣功,血壓就正常了,不必吃藥的;還有的說,患上高血壓後,隻要多運動,少吃鹽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服藥。高血壓患者千萬不能聽從這些,一定要遵從醫生的建議。
從理論上設想能夠不用藥物來控製高血壓,當然最好不過。如此,不但可以減少患者因服用此類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也可以減少高血壓患者不必要的精神、金錢和時間上的浪費。但是,未能適當地控製過高的血壓,會增加卒中和心肌梗死的發病率,以及增加中老年人因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率,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反之,過度地控製血壓,使血壓過低,也會增加發病率和死亡率。
高血壓藥應該服用多久呢
傳統的標準答案是——終身服用。在我國,原發性高血壓(即病因不明確的高血壓)占全部高血壓患者總數的95%以上。正因為其原因不明,所以缺乏針對病因進行高血壓治療的根本性治療方法,現行的降壓藥物治療無非是對症處理,服藥時可以控製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停藥後血壓往往又回複到服藥前的水平。因此,為保證血壓控製正常,高血壓患者一般需要長期服用降壓藥維持治療。高血壓患者服用藥物使血壓控製在正常水平,並不意味著高血壓病已經治愈。換言之,目前高血壓病還是不能治愈的疾病,隻能依靠合理的治療而使高血壓患者帶病延年。
但是,最近的醫學信息認為,從某類選擇性的高血壓病例裏,小心地逐步戒斷藥物是可以做到的。這個建議也曾得到英國高血壓學會的支持。世界衛生組織也認為經過長時間的血壓控製後,可以在謹慎而持續的監督下逐漸減少高血壓患者的用藥量。瑞士的一組醫療隊在3003個受到良好控製的高血壓病患者中隨機抽樣選出225個患者作為戒斷藥物的對象。這些“選民”多數原本需要服用一種以上的降血壓藥來使其血壓保持正常。停藥後,經過1年的隨訪,其中38%可以停藥,其餘的62%的人則需繼續服用原有的藥物以控製血壓。
哪些高血壓患者可停用降壓藥
一是那些高血壓通過治療,血壓控製十分滿意,且治療時間較短(在5年以內)者可考慮逐步減藥乃至停藥。如成功停藥1年仍無複發者,說明可以停藥。但停藥後必須堅持運動鍛煉、限鹽、禁煙等綜合性預防措施。
二是血壓上升幅度不大,如收縮壓低於145mmHg,舒張壓低於85mmHg,且無冠心病、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可停用藥物,改用生活方式幹預手段來控製血壓。所謂生活方式幹預,是指嚴格控製食鹽攝入量(每日6g以下),每日進行有氧運動45分鍾(慢跑、球類或遊泳)以及堅決戒煙、控酒,通過生物反饋方法(如氣功等)放鬆緊張情緒等。
在停藥期間,需反複測量血壓,最好每天一次,如血壓無明顯誘因而急劇上升,則應繼續服藥。
三是那些已查明“病根”的症狀性高血壓,如腎動脈狹窄、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B胰島細胞瘤的患者,治愈原發病後可以停用降壓藥物。
總之,高血壓患者減藥停藥都應在醫生嚴密監控和指導下進行,千萬不能急於求成,草率行事。
什麼時候停用降壓藥
治療高血壓的最基本原則是堅持服用最小必需量的降壓藥,即控製血壓穩定在一個合適的水平以後,用現有方案長期堅持維持治療。如果能同時調整生活行為如限製食鹽的攝入、合理的運動鍛煉和減輕體重等,高血壓患者的降壓藥可以逐漸減量。
一般來說,高血壓病的降壓藥減量應該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則是:維持血壓在一個合適的水平至少1年以上的時間,並能堅持進行上述限鹽、運動及控製體重等措施。在此原則下,可以謹慎地酌情減少降壓藥的種類和服用量。用藥種類較多或劑量較大者,應該分階段逐漸減量,以防止血壓出現反彈而增加進一步治療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