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更年期女性常見疾病的防治及保健(15)(1 / 3)

1.控製總熱量,維持正常的體重糖在總熱量中的比例應控製在60%~70%。宜多吃些粗糧,以增加複雜的糖類、纖維素、維生素的含量。

單糖及雙糖等應適當控製,尤其是高脂血症和肥胖者更應注意。

2.限製脂肪脂肪的攝入應限製在總熱量的30%以下,以植物脂肪為主。適當地吃些瘦肉、家禽、魚類。據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歐美冠心病發病率高,而亞洲的日本冠心病發病率低。我國的舟山漁民和北極的愛斯基摩人幾乎不患冠心病。歐美人平均每日吃魚20g,日本人每日吃魚100g,舟山漁民和愛斯基摩人每日吃魚300~400g。科學家們研究發現,海魚的脂肪中含有多不飽和脂肪酸,它能夠影響人體脂質代謝,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和極低密度脂蛋白,從而保護心血管,預防冠心病。由此可見,多吃海魚有益於冠心病的防治。膳食中應控製膽固醇的攝入,膽固醇的攝入量每天應少於300mg,一個雞蛋中的膽固醇接近於300mg,當患有冠心病時,應控製雞蛋的攝入,應每日半個雞蛋或每兩日一個雞蛋。不可一日吃數個雞蛋。

要限製進食動物的內髒、腦等。

3.適量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維持心髒必需的營養物質,能夠增強抵抗力,但攝入過多的蛋白質對冠心病不利。因蛋白質不易消化,能夠加快新陳代謝,增加心髒的負擔。有學者觀察,過多的攝入動物蛋白,反而會增加冠心病的發病率。所以蛋白質應適量。每日食物中蛋白質的含量以每千克體重不超過1g為宜,應選用牛奶、酸奶、魚類和豆製品,對防治冠心病有利。

4.飲食宜清淡、低鹽對合並高血壓者尤為重要,食鹽的攝入量每天控製在5g以下。可隨季節活動量適當增減。例如:夏季出汗較多,戶外活動多,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冬季時,出汗少,活動量相應減少,應控製鹽的攝入。

5.供給充足的維生素、無機鹽和微量元素膳食中應注意多吃含鎂、鉻、鋅、鈣、硒元素的食品。

含鎂豐富的食品有小米、玉米、豆類及豆製品、枸杞、龍眼肉等。

鎂可以影響血脂代謝和血栓形成,促進纖維蛋白溶解,抑製凝血或對血小板起穩定作用,防止血小板凝聚。

含鉻豐富的食品,如酵母、牛肉、肝、全穀類、幹酪、紅糖等。鉻能夠增加膽固醇的分解和排泄。動物實驗證明,微量鉻可以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降低膽固醇。

含鋅較多的食品有肉、牡蠣、蛋、奶。科學家認為鋅銅比值可影響血清膽固醇的含量。

含鈣豐富的食品有奶類、豆製品,海產品如蝦皮等,近年的研究表明,膳食中的鈣含量增加,可預防高血壓及高脂膳食引起的高膽固醇血症。

含硒較多的食物有牡蠣、鮮貝、蝦皮、海蝦、巴魚等。補硒能夠抗動脈粥樣硬化、降低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增加冠脈血流量,減少心肌的損傷程度。

6.忌煙酒和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冠心病患者應當戒煙,減少飲酒量,當合並高脂血症時,應避免飲酒。並應忌用或少用全脂乳、奶油、蛋黃、肥豬肉、肥羊肉、肥牛肉、肝、內髒、黃油、豬油、牛油、羊油、椰子油。

喝好3杯“安全水”

心髒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種常見病。心髒病患者晚間保健非常重要,除了晚餐應以清淡食物為主,吃七八成飽,夜間保持科學睡姿外,還需注意補足體內水分,最好喝上3杯水。

3杯安全水的飲用時間是有講究的。第1杯是在睡前半小時喝的涼開水;由於腦血栓和心肌梗死多發於午夜2時左右,患者應在深夜醒來時飲第2杯水,尤其是在出汗多的夏季或出現腹瀉、嘔吐症狀時;第3杯水安排在清晨醒後喝,這杯水非常重要。專家認為,早晨是人體生理性血壓升高的時刻,患者血小板活性增加,易形成血栓,血管壁上的脂肪沉積塊鬆動脫落,加之患者睡了一夜,排尿、皮膚蒸發及口鼻呼吸等均使不少水分流失,血液黏稠度增高,血液中易形成血栓。因此,起床後2~3小時內是心髒病的危險期,腦血栓、心絞痛、心肌梗死、病竇綜合征等多在此時發生。所以,清晨醒來,稍加活動四肢,坐起身子後,及時喝上一杯涼開水,可稀釋黏稠的血液,改善髒腑器官血液循環,防止病情發作,同時還有利於胃和肝腎代謝,增加胃腸蠕動,促進體內廢物的排出。

16種護心食物

1.燕麥含蛋白質15%、脂肪9%,且富含亞油酸、燕麥膠和可溶性纖維,常食可降低膽固醇,可使過高血糖下降。

2.玉米玉米具有抗血管硬化的作用,脂肪中亞油酸含量高達60%以上,還有卵磷脂和維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膽固醇,防治高血壓,動脈硬化、防止腦細胞衰退的作用,有助於血管舒張,維持心髒的正常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