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隻有切實可行才會有效
製定目標一定要切實可行,不要太好高騖遠,我們要分析企業的製度和我們的實際情況,同時注意設定目標是對整個部門或者整個企業的,而不是我們一個人的,要讓每個員工有自己的目標和計劃。盯住積極的員工,陪同他往下“紮根”。當我們設定好目標,製定好計劃後,不要把它放在案頭,成為空頭文字,應成為一種壓力,付出行動,用堅強的毅力去完成它。
關於目標與企業的關係,中國有句古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作為企業來說,切實可行、高瞻遠矚的戰略目標是必不可少的。目標管理是企業為了實現自身的任務與目的,根據企業所處的環境,從全局出發,在一定時期內,為企業組織各層麵從上至下製定切實可行的目標,並且企業各層級人員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一種管理方法。目標管理作為現代化管理方法之一,在實踐中不斷發展,現已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譽為“現代企業之導航”和使企業起死回生的有效手段。
目標應該不是伸手可及,但也不可好高騖遠。許多人在讀過成功勵誌的書籍以後,往往會因一時激動而立刻擬訂無法達成的大目標,結果卻大都是躊躇不前。這種情形等於是把挫折當成了目標。做事情一定要量力而行,一步步來,設立目標也是同樣的道理,目標隻有切實可行才會有效,下麵這個故事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有一位大師隱居於山林中,平時除了參禪悟道之外,還對武術頗有研究。
人們都千裏迢迢來尋找他,想跟他學些武術方麵的竅門。
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穀裏挑水。他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裏的水都沒有裝滿。按他們的想象,大師應該能夠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
他們不解地問:“大師,這是什麼道理?”
大師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
眾人越發不解。
大師從他們中拉了一個人,讓他重新從山穀裏打了兩桶滿滿的水。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那人的膝蓋也摔破了。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大師說。
“那麼大師,請問具體挑多少,怎麼估計呢?”
大師笑道:“你們看這個桶。”眾人看去,桶裏畫了一條線。
大師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有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量力而行,而不要好高騖遠。”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大師說:“一般來說,越低越好,因為這樣低的目標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挑水如同做事,同樣的領導者在為企業設立目標的時候也要循序漸進,逐步實現目標,才能避免許多無謂的挫折。
因此,為企業擬訂目標時,首先是要切合實際,兼顧理想與現實;其次是要盡量減少定為目標的事項。確定目標之前,要確信目標有利可圖,了解行情之後確信企業有足夠的競爭力與對手抗衡,員工有能力和潛質並能夠齊心協力實現企業目標,所需資金能夠獲得,時間進度表安排合理等一切相關因素。切實可行的目標是可以量化與測量的,是服從於切實可行的戰略指導,是結合具體的方法以取得預期的效果。切實可行的目標是由領導與員工一起製定與實現的,領導不是單單製定獎罰機製督促員工采取措施,而是與員工並肩作戰,向他們解釋目標設定的依據以及實現的途徑。
每個企業的成員包括領導者自身都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來設定可行的目標,不能定得太高,也不能定得過低,要切實可行。隻要你能定下切實可行的目標,然後按照這個目標去努力,目標就可以實現。
在當今社會,有的人就像上文中那個打了兩桶滿滿的水的人一樣喜歡好高騖遠,這種人過於急功近利,因此往往事與願違,很難達到自己的目的。企業與人生一樣,有許多成長發展的階段,必須量力而行以做到循序漸進。人的成長要先學會翻身、坐立、爬行,然後才學會走路、跑步。每一步驟都十分重要,而且需要時間,沒有一步可以省略。同樣,企業的各個發展階段也莫不如此。領導者了解了這一原則,根據企業每個不同時期的情況製定相應的目標計劃,才能少受挫折,最大限度地去實現企業利潤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