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聯想PC豪門夢斷 (4)(1 / 3)

無論在哪一個國家,產品出現了問題都很棘手。情況糟糕的時候,整個公司的產業鏈都有可能因為這個小小的失誤而被毀滅。對於聯想來說,從幾個人的公司到現在中國PC界的老大,什麼滋味都嚐過了,它太明白其中的利害關係了。針對聯想的疑慮,高盛給聯想支了一招兒,那就是讓聯想跟IBM談判,在最後達成的協議中規定:如果今後在若幹PC產品中再發現此類元器件問題,IBM將承擔一切質保開支。

解決了產品問題,接下來的談判就進入到了價格這個敏感的環節,初始價一直是聯想的商業機密。

長城集團很快就發現,IBM似乎想要移情別戀。現在雙方已經到了商談具體價格的階段了,IBM卻突然跟聯想眉來眼去的,這太不對勁兒了,而且柳傳誌已經派出了楊元慶、財務總監馬雪征等幹將去IBM進行考察談判。長城集團意識到,快跟自己訂婚的IBM將要上演腳踩兩隻船的俗套故事。太過分了!長城集團非常氣憤,居然在講究專一、忠貞的中國幹這種事兒,那可就別怪我使出撒手鐧了。

IBM的中國代工方是長城國際,長城國際(IIPC)一度是長城集團控股的代工企業,後來股份逐漸被稀釋,現在的情況是:IBM擁有長城國際80%的股份,長城集團擁有20%的股份。假如IBM執意要將PC業務賣給聯想,那麼長城集團就不會放棄自己持有的長城國際的股份,這樣一來,即使IBM將自己持有的長城國際股份賣給聯想,那聯想的代工依然是長城國際,但聯想又怎麼可能讓長城集團成為自己的代工呢?這樣一來,IBM跟聯想的談判就會卡在長城國際股份的問題上。

王之對IBM很生氣,當IBM的代表找到長城集團時,王之的情緒很不好,他甚至表示,如果IBM要收購長城集團手中持有的長城國際的股份, IBM就必須承諾跟長城集團進行更深的合作。如果談判不成,長城集團寧可不轉讓自己的股份。

長城集團態度很堅決,讓IBM很苦惱,這樣一來,IBM的PC業務出售事宜隻能被無限期拖延。不過,這件事情對高盛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兒,高盛自有妙計,至於怎麼做的我們後麵再講。現在,高盛要解決的是聯想的態度問題。

5. 迷離的雙麵間諜

抬轎子的美國人出現了,揚言要收購IBM的PC業務。

來者是得克薩斯太平洋集團(後麵簡稱“得州太平洋集團”)。得州太平洋集團由大衛·波德曼、吉姆·科爾特和William S. Price3於1992年創立,目前是美國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公司之一,公司的業務主要是為公司轉型、管理層收購和資本重組提供資金支持。

得州太平洋集團一出現,聯想集團就緊張了。之前柳傳誌跟楊元慶還在擔心:收購了IBM的PC業務之後,員工會不會繼續留在公司?客戶會不會繼續跟聯想合作?收購完成之後,兩家企業存在中西方文化差異,聯想能否成功整合這兩種差異?盡管聯想集團對戰勝長城集團很有信心,可得州太平洋集團就不是個容易對付的主了。

“直到最後一刻,還有另外一個公司在比著”。柳傳誌一直對這個暗中跟聯想集團競購的對手保密,雖然由楊元慶、財務總監馬雪征帶隊的談判隊伍一到美國就是封閉式的,甚至集體去餐廳用餐,可是天下人都知道,這個對手就是得州太平洋集團。

2000年,IBM開出的價碼是40億美元。到了2002年5月,帕爾米薩諾到北京拉關係的時候,IBM的要價已經下降到了20億美元左右。IBM非常清楚:時間就是金錢。不斷掉價的PC部門,已經拖不起了。要想賣一個好價錢,就得死命用大招。僅僅有長城集團是不夠的,這個時候得州太平洋集團出來競購,無疑會讓聯想集團更加緊張。IBM營造出來的神秘氛圍,成功影響了聯想集團談判隊伍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