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聯想PC豪門夢斷 (6)(1 / 3)

4億美元,這是柳傳誌當時的說法。事實上,從嚴格意義上講,這4億美元就是聯想集團的現金儲備。按照雙方談判的約定,簽約就要繳納2 500萬美元的商譽保證金,正式交割的時候需要6.25億美元。這麼一算,聯想還差2.5億美元的現金,錢從何來?

沒有現金,一切都白搭,無論是得州太平洋集團的抬轎子,還是高盛導演的複雜的雙簧戲,都會因為聯想缺錢而告吹。高盛可不想這樁交易就這麼草草收場,否則一筆900萬美元的巨額顧問傭金就沒有了。

貸款,這是國際投行通行的一種做法,為了確保顧問的項目成功,投行往往會給顧問的客戶進行過橋貸款。聯想已經掏出了2.5億元注入高華證券公司,所以高盛並不擔心聯想會賴掉這筆過橋貸款。

5億美元,這就是高盛給聯想準備的過橋貸款。

過橋貸款可不是免費的午餐,需要聯想拿資產進行質押的。這個有點對賭的意思,一旦聯想不能歸還高盛的貸款,那就不好意思了,朋友歸朋友,生意歸生意,親兄弟也得明算賬,更何況高盛就是為了賺錢而來的呢?

今天很痛苦,明天很痛苦,後天很美好,但是大部分人都死在明天晚上。生意總是充滿了風險,成功往往就是即將到來的黎明,但是很多滿懷希望的人們卻死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高盛深諳其中的道理。高盛可不想等聯想集團還不了錢的時候再動手,最好的方法就是拉更多的人入局,自己才更安全。

很快,中國工商銀行(亞洲)有限公司、法國巴黎銀行、荷蘭銀行、渣打銀行以及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等地的16家銀行,組成了一個貸款銀行團,坐到了聯想的辦公室裏。

蔚為壯觀的貸款銀行團再度讓聯想激動不已,按照定期的抵押貸款協議規定,該定期貸款需要聯想在5年內分期償還。細心的人會發現,這個時間恰好也就是使用IBM品牌的年限。貸款利率則較3個月以來倫敦銀行同業往來貸款利率高出0.825%,而且聯想集團及若幹附屬公司需要對銀團的6億美元貸款作出無條件擔保。

有錢了,收購IBM的PC業務就不成問題了。可是高盛跟銀團貸款的錢都需要在一定時間內歸還,聯想自己也沒有把握能夠在5年之內還掉11億美元的貸款,所以聯想還需要有一個長遠的安排,這需要在收購的時候一並考慮周全。

得州太平洋集團再次出現了。

聯想要想還掉高盛跟銀團的貸款,最好的辦法就是發行股票。那玩意兒可是弄錢的好東西,隻要能夠賣出去就行了,不需要還的。本來得州太平洋集團一直幫著IBM抬轎子,讓聯想砍價的空間大大壓縮,這個時候聯想需要資金,它跑出來了,真是高盛的好哥們兒。

得州太平洋集團可不是省油的燈,它知道如果就自己一家出現的話,會很容易讓聯想以及中國政府反感,所以,它又拉上幾個哥們兒,組團兒來忽悠聯想。後來名單公布:得州太平洋集團、泛大西洋集團(GA)和新橋集團(NCL)成為聯想的戰略投資者,以3.5億美元認購聯想麵值為1 000港元的273萬股非上市A類累計可換股優先股以及可用作認購237 417 474股聯想股份的認股權證。

聯想跟得州太平洋集團、泛大西洋集團以及新橋集團商洽發行股票,其實就是為了給IBM進一步從聯想套現準備現金。聯想從三家私人股權投資機構獲得資金淨額為3.47億美元。按照高盛在談判中提出的資金支付策略,聯想拿到3.47億美元之後,按每股2.725港元回購IBM持有的435 717 757股無投票權股份,總價為1.52億美元。

得州太平洋集團跟高盛是死黨自然不必說,新橋集團的發起人是得州太平洋集團,進入聯想配合得州太平洋集團自然也不在話下。泛大西洋集團成立於1980年,是全球著名的股本直接投資公司,跟高盛私交甚好,之前已經投資過從聯想集團分拆出去的神州數碼。

泛大西洋集團有一位坐鎮倫敦的董事總經理Adrianna Ma,盡管遠在萬裏,她卻領軍中國區業務,是泛大西洋集團全球投資高級人才。這位大姐在加盟泛大西洋集團之前,曾擔任惠普(Hewlett-Packard)的項目經理。惠普並購康柏的時候,高盛是惠普的財務顧問,Adrianna Ma跟高盛的關係頗為密切。這次,高盛以引入戰略投資者的名義,讓泛大西洋集團進入聯想,這位坐鎮倫敦的老朋友怎麼會袖手旁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