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都知道美國有個矽穀,那可是美國超越英國成為世界老大的搖籃,那裏最早是美國的無線電跟軍事技術基地,美國政府為了打造全球頂級的空軍、海軍隊伍,將大批的科技人才引入矽穀。後來,IBM的對手——惠普、英特爾、柯達、通用、蘋果等無數美國新貴都擁有矽穀血統。人才已經成為美國稱霸全球的絕對保障。
在美國曆史上,IBM的人才可以說就是美國的人才。
高盛之父西德尼·溫伯格擔任羅斯福政府物質供應局局長的時候,IBM就是美國最大的軍火商。身為美軍糧草大總管的溫伯格,從IBM大批量采購M1卡賓槍和勃朗寧自動步槍。可以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盟軍廣泛用以軍事計算、後勤和其他軍需的設備都是從IBM來的。
IBM的人才,在美國人心目中簡直就是一個神話。早在1969年,“阿波羅”宇宙飛船載著三名宇航員,肩負著人類的使命,首次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又成功地飛上了太空。美國人創造的這兩次曆史性太空神話,都是IBM提供了無可替代的太空設備。在白宮心中,IBM就是美國最高軍事科技的後勤保障,人才就是最高的軍事機密。
現在,聯想居然跑到美國來調查IBM的底細了,還要將IBM的人才全盤接收,這是美國政府無法接受的事情。盡管IBM的PC業務對整個集團的貢獻率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盡管IBM的PC部門的總資產隻有15.34億美元,總負債卻高達25.10億美元;盡管IBM的PC部門是一份虧損嚴重甚至資不抵債的資產,美國政府依然咬住人才不放。
聯想的談判人員一度抱怨,IBM的PC業務已經是夕陽西下。美國政府這麼一鬧,高盛馬上就站出來忽悠聯想:“任何並購都有風險,談判雙方並不是心血來潮,這些風險已經考慮在內。”高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胡祖六的忽悠技術顯然很一般,他反複強調,IBM的人才很值錢,這個論調正好跟美國政府合拍,真不知道這位爺到底是中國人還是美國人。
當時高盛亞洲的合夥董事總經理徐子望在給當初的高盛首席執行官保爾森寫報告的時候,提出了“漢克計劃”,這個計劃後來演變成了大項目計劃。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自然也就劃歸到了“漢克計劃”的大項目之中。當初說的是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不僅僅是看得見的有形資產,還包括了IBM的研發能力、銷售能力與IBM品牌三大無形資產。
聯想當然希望能夠將IBM的研發人員一鍋端,長城集團跟IBM合作數年,在PC江湖之中卻籍籍無名,甚至被江湖拋棄,這樣的悲劇根源就在於長城集團隻是一個代工的,是IBM的農民工而已。聯想可不想成為PC領域的農民工,如果能夠將IBM的研發人員弄過來,那可就是土農民進城——草鞋換成了皮鞋。
高盛正是看準了聯想的心思,甚至搬出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來忽悠聯想。“一切好的東西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中國在發展過程中,外國好的東西、對中國的進步有益的東西都應該吸收。”於是乎,高盛就語重心長地對聯想說:“聯想在國內市場已經成功,但國際業務還有待開始,用自己的品牌打江山可能需要很多年,但借助IBM品牌,就極大地加快了步伐。”
沒有人才的收購是失敗的收購,聯想可不會那麼糊塗。
高盛都出麵忽悠了,那人才問題就一定要解決,必須說服美國政府放棄阻止研發人才轉入聯想。即便是聯想真的想放棄,得州太平洋集團也不會要一個空架子。IBM立即邀請了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斯考克羅夫特(Brent Scowcroft)組建說客團隊。
斯考克羅夫特可是大有來頭。
出生於猶他州奧格登的斯考克羅夫特,畢業於西點軍校,退役前是空軍中將。1989年6月,中國發生了動亂,西方各國政府紛紛宣布製裁中國。1989年6月21日,美國總統老布什(George H.W. Bush)出於國家利益的需要,要求派特使秘密訪華。7月1日,老布什派出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斯考克羅夫特將軍作為總統特使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