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1 / 1)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一言知其賢愚”。口才是一個人的思想、智慧、知識、見識、性格、氣質等綜合元素的反映。人們常常免不了“以貌取人”,但更多時候是“以言取人”。

口才好會讓人如沐春風,極為受用,小則可以讓人快樂,大則可以辦成大事;口才不好,小則會引起他人反感,大則可以招來禍患。舌頭是圓的,也是軟的,又圓又軟的舌頭能把“醜話”說成“好話”,也能把“好話”說成“醜話”。

人才也許不是口才專家,但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口才是現代智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質,思維敏捷、能言善辨是成功的保證,一個善於說話的人,必定具有敏銳的觀察力,能深刻認識事物,隻有這樣,說出話來才能一針見血,準確地反映事物的本質。

清代著名的文學家蒲鬆齡雖然一生窮困潦倒,但他為人卻是剛正不阿,滿腔正氣。一天,蒲鬆齡身著布衣應邀去一個有錢人家赴宴。在席上,一個穿綢裹緞的矮胖商人陰陽怪氣地問:“久聞蒲先生文才出眾,怎麼總也不見先生金榜題名呢?”

蒲鬆齡微微一笑,說道:“我對功名已心灰意冷,最近我已經棄筆從商了。”

另一個滿身綾緞的瘦高官吏故意裝出很吃驚的樣子說:“經商可是挺賺錢的。可蒲先生為何衣著平平,是不是血本無歸呀?”

蒲鬆齡歎了口氣說:“唉!大人您說得不錯,真是未卜先知呀,我最近跑了趟登州,碰上從南洋進來的一批象牙,許多都是用綾緞包裹,也有極少數用粗布包的,我原來以為綾緞包的會名貴一些,所以就多要了些,隻要了少許粗布包的。可誰料帶回家一看,唉!綾緞包的竟全部是狗骨頭,粗布包的倒是真正的象牙。”

權貴們聽後一個個心照不宣,默默無言。

蒲鬆齡麵對權貴們的諷嘲沒有退縮,他用自己機敏睿智的口才藝術巧作比喻,將自己比喻成象牙,而那些權貴自然就成了狗骨頭。他不僅為自己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也將那些權貴們羞辱了一番。

口才是一個人的修養、智慧和素質的外在表現。良好口才的標誌是: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趣。要做到這些並非一朝一夕的功夫,這需要係統地學習。

本書用生動的事例、以深入淺出的方式向你介紹了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口才技巧。教你如何運用最巧妙的語言把話說到對方的心裏頭,並且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使你進入光明的坦途,幫你開啟智慧之門,讓你在人生的大道上暢通無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