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裏斯在西歐被稱為“曆史性的雄辯家”。據說,他天生聲音低沉,且呼吸短促,口齒不清,旁人經常聽不清他在說些什麼。當時,在狄裏斯的祖國雅典,政治糾紛嚴重。因此,能言善辯的人格外引人注目,備受重視。盡管狄裏斯知識淵博、思想深邃,十分擅長分析事理,能預見時代潮流和曆史發展趨勢。但是,他認為自己缺乏說話技巧,會被時代所淘汰。
於是,他作了一番周密細致的思考,準備好了精彩的演講內容,第一次走上了演講台。不幸的是,他遭到了慘重的失敗,原因就在於他聲音低沉、肺活量不足、口齒不清,以至於聽眾無法聽清楚他所言何事、何物。但是,狄裏斯並不灰心,他反而比過去更努力地訓練自己的說話能力。他每天跑到海邊,對著浪花拍擊的岩石放聲呐喊;回到家中,又對著鏡子觀察自己說話的口型,練習發聲,堅持不懈。狄裏斯如此努力了好幾年,功夫不負有心人,再度上台演說時,博得了眾人的喝彩與熱烈的掌聲,並一舉成名。
要想擁有好的口才,就必須刻苦勤奮、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才會獲得令人驚奇和矚目成功。因此,我們不應該放過任何一次當眾練習講話的機會。
我國早期無產階級革命家、演講家肖楚女,就是靠平時的艱苦訓練,練就了非凡的口才。肖楚女在重慶國立第二女子師範學校教書時,除了認真備課外,他每天天剛亮就跑到學校後麵的山上,找一處僻靜的地方,把一麵鏡子掛在樹枝上,對著鏡子開始練演講,從鏡子中觀察自己的表情和動作,經過這樣的刻苦訓練,他掌握了高超的演講藝術,教學水平也很快提高了。1926年,就在毛澤東同誌主辦的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工作,他的演講至今受到世人的推崇。
隻要我們勇於嚐試,從嚐試的結果中,找出成功或失敗的關鍵,口才自然是越練越靈光。
要想練就一副過硬的口才,就必須一絲不苟,刻苦訓練,正如華羅庚先生在總結練“口才”的體會時所說:“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
好口才成就大事業
事業成功與否離不開口才。好的口才可以使我們獲得別人的同情、幫助,與人合作,受到他人的讚賞。
在我們的一生中,擁有好的口才,有助手我們生活愉快、工作順利、事業有成,錦上添花!好的口才可使經商者顧客盈門,財通三江;好的口才可以使合家歡樂,其樂融融;好的口才如戰鼓催征,雄兵開拔,如江水直下,一瀉千裏,如綿綿春雨,滋潤心田。
我們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事情,或者和自己有直接關係,或者與自己身邊的人有關。如果我們處理不好,就會讓我們的生活陷入被動的局麵,如果我們擁有了良好的口才,這一切就會變得十分容易。
事業的成功和失敗,往往決定於某一次談話,這話一點也不誇張。美國人類行為科學研究者湯姆士指出:“說話的能力是成名的捷徑。它能使人顯赫,鶴立雞群。能言善辯的人,往往使人尊敬,受人愛戴,得人擁護。它使一個人的才學充分拓展,熠熠生輝,事半功倍,業績卓著。”
1940年,正當美、英、蘇等國家共同抗擊納粹德國的關鍵時刻,英國處在歐洲反法西斯的最前線,由於黃金已經枯竭,根本無力按照“現購自運”的原則從美國手中獲取軍事裝備。作為英國的重要盟友,羅斯福深知唇齒相依的道理。在反法西斯戰爭曠日持久的情況下,英國一旦被納粹擊潰,希特勒一朝得勢,勢必嚴重威脅到美國的利益。美國全力支持英國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但是,美國國會一些目光短淺的議員們隻盯著眼前利益,絲毫不去關心反法西斯盟友和歐洲糟糕的戰局。羅斯福認為,應該說服他們,使《租借法》順利通過,全力支持英國。為此,在當年12月17日,羅斯福特別舉行了一個意義重大的記者招待會。
“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在簡要介紹了《租借法》以後,羅斯福緊接著用淺顯的比喻來說明他的設想,“假如我的鄰居家失火,在數百英尺外,我擁有一條澆花的水管,要是趕緊借給鄰居拿去接上水龍頭,就可能幫他滅火,以免火勢蔓延到我家。但是,在借出前要不要跟他討價還價?‘喂,朋友,這條管子得花15元,你得照價付錢的’。此時,十分火急,鄰居哪能去找錢?我想,隻要他滅火之後原物奉還,還是不要他15元為好。如果滅火後水管還好好的,他會連聲道謝;如果他把東西弄壞了,他得照賠不誤,我也不會吃虧的。”
羅斯福總統的比喻,舉一反三,淺顯易懂,即刻語驚四座,並經由新聞媒體報道,傳遍全球。此番妙語不僅說服了議員們無條件支持《租借法》的順利通過,而且還贏得了丘吉爾和斯大林等反法西斯國家首腦的高度評價。
事實上,一項事業的成敗,常會在一次談話中獲得效果。如果我們出言不慎,無理與人爭吵。那麼,我們將不可能獲得別人的同情、別人的合作、別人的幫助。無數成功者的事實證明,善於說話是事業成功的催化劑,它直接影響事業的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