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處世口才:說好話不如會說話(1)(1 / 3)

我們身在這個社會大環境中,有些事情僅靠我們自身的力量很難辦成,這時候往往需要求助於別人。向別人開口求助,需要有一套過硬的處世口才。隻要你能說人家愛聽、喜歡聽的話,即使再大再難的事,都能尋求到別人的幫助。

說得好不如說得巧

戴普說“世界上再沒有什麼比令人心悅誠服的交談能力更能迅速獲得成功與別人的欽佩了,這種能力,任何人都可以培養出來。”

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但是,有的人說起話來,娓娓動聽,使人聽了全身的筋骨都感覺到舒服;有的人說起話來,鋒芒銳利,像一柄利刃,令人感覺十分恐懼;有的人說起話來,一開口就使人感覺討厭。

說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天天都在說話,但並不見得個個都會說話。話說得好,小則可以歡樂,大則可以興國;話說得不好,小則可以招怨,大則可以喪身。

李蓮英,清朝的大太監。他為人機靈、嘴巧,無論在什麼樣的場合,麵對什麼樣的人物,他都能應付自如。因此,他深得“老佛爺”慈禧的喜愛。同時,李蓮英也常常幫慈禧打圓場,擺脫困境。

慈禧愛看京戲,所以不斷有戲班子進宮專門給老佛爺演出。慈禧喜怒無常,這些戲子們都提心吊膽。演得好了,老佛爺開心了,便賞賜他們一些小玩意,以示皇恩浩蕩;演得不合她的胃口,他們時刻都有掉腦袋的危險。

一次,著名的京戲演員楊小樓率領他的戲班進宮給慈禧太後演出。這天,慈禧心情格外舒暢,看完戲後,把楊小樓召到跟前,指著滿桌子的糕點說:“這些都賞賜給你,帶回去吧!”哪有賞賜糕點的,何況慈禧這人極為奢侈浪費,她一頓飯能吃200多道菜,可想而知那些糕點也絕不會少,楊小樓心想:這麼多糕點,我怎麼帶回去呀?

於是,便趕快叩頭謝恩道:“叩謝老佛爺,隻是這些尊貴之物,奴才不敢領,請……另外恩賜……”

這話把周圍的宮女、太監們都嚇暈了,按慈禧的脾氣,賞賜你的東西你不要,還敢要求另外賞賜,這不是自己找死嗎?出乎意料,這天太陽從“西邊”出來了,慈禧心情超出一般的好,並沒有發脾氣,隻是問了一問:“那你要什麼?”

楊小樓又叩頭接著道:“老佛爺洪福齊天,不知可否賜個字給奴才。”

慈禧聽了,一時高興,也想給大家露一手,便讓太監筆墨紙硯伺候。隻見她大筆一揮,一個碩大的福字就寫成了。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慈禧的這出戲卻演砸了。她把福字多寫了一點。慈禧身旁的一位宮女眼尖嘴快,馬上告訴了慈禧:“老佛爺,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呀!”

楊小樓一看,確實是錯了。這可怎麼辦?若是拿回去遭人議論,一旦傳到慈禧耳中,不知又有多少人要蒙受不白之冤。不拿吧,慈禧動怒,自己不會有好下場。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時急得直冒冷汗。

現場氣氛一下子變得緊張起來。慈禧也覺得為難,確實是自己寫錯了,不想讓楊小樓拿出去丟人現眼,但自己也無法開口要回來重新寫。

站在旁邊的李蓮英這時候眼珠子一轉,不慌不忙地走向前,笑嗬嗬地說:“老佛爺洪福齊天,她老人家的‘福’自然要比世人的多一‘點’了。要不怎麼顯示出她老人家的高貴呢?”

楊小樓一聽馬上會意,連忙叩首道:“老佛爺這萬人之上之福,小人怎敢領呢!”

慈禧正愁沒法下台,聽這麼一說,也就順水推舟,笑道:“好吧,那就隔天再賜你吧!”

就這樣,李蓮英的一句話化解了慈禧的一次窘境。這樣會說話的奴才豈能不討主人喜歡?

美國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把“舌頭”、原子彈和金錢稱為獲勝的三大戰略武器,進入21世紀又把“舌頭”、金錢和電腦視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三大戰略武器。這個比喻雖然有些牽強,但也不無道理,起碼代表了兩個時代的主要特點,而在這兩個比喻中,“舌頭”(即口才)能獨冠於三大戰略武器之首,可見口才的價值非同小可。因此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說話的重要性,進而更好地掌握說話這個隨身攜帶、行之有效、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神奇武器。

在一次聯合國的會議上,菲律賓前外長羅慕洛與蘇聯代表團團長維辛斯基發生了一場激烈辯論。羅慕洛批評維辛斯基提出的建議是“開玩笑”,維辛斯基立即采取了十分無禮之舉。

維辛斯基說:“你不過是個小國家的小人罷了。”

羅慕洛聽後便站了起來,告訴聯合國大會的代表說維辛斯基的形容是正確的,但他又接著說了下麵一句話:“此時此地,將真理之石向狂妄的巨人眉心擲去——使他們的行為有些檢點,這是矮子的責任。”

羅慕洛的話博得了代表們的熱烈掌聲,而維辛斯基隻好幹瞪眼,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羅慕洛就是通過這句巧妙的言詞為自己和自己的國家爭回了麵子。

巧說話是一個人智慧的反映,是影響一個人事業成功、人際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種可隨身攜帶永不過時的基本能力。所以人不能僅僅滿足於用口說話,而要善於說話,會說話實在是我們一生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