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鼻音說話是一種常見且影響極壞的毛病。當使用鼻腔說話時,就會發出鼻音。如果你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所發出的聲音就是一種鼻音。如果你說話時嘴巴張得不夠,聲音也會從鼻腔裏出來。在電影裏,鼻音是一種表演技巧,如果演員扮演的是一種喜歡抱怨、脾氣不好的角色,他們往往愛用鼻音說話。如果你期望自己在他人麵前具有極大的說服力,或者令人心曠神怡,那麼最好不要使用鼻音,而應使用胸腔發音。正確的方法是,平時說話時,上下齒之間最好保持半寸的距離。還有一些人談話本來很好,隻是在他的言語之間摻上了許多無意義的雜音。他們的鼻子總是一哼一哼地響著,或者是喉嚨裏好像被什麼東西堵住似的,輕輕地咳著,再要不就是在每句話開頭用一個拖長的“唉”,像怕人聽不清楚他的話似的。這些毛病,隻要自己有決心,是可以克服的。
(2)聲音過尖。
一個人受到驚嚇或大發脾氣時,往往會提高嗓門,發出刺耳的尖叫。一般犯此錯誤的女性居多,要多加注意。因為尖銳的聲音比沉重的鼻音更加難聽。你可以用鏡子檢查自己有無這一缺點:脖子是否感到緊張?血管和肌肉是否像繩索一樣凸出?下顎附近的肌肉是否看起來明顯緊張?如果出現上述情形,你可能會發出刺耳的尖聲。這時你就要當機立斷,盡快讓自己鬆弛下來,同時壓低自己的嗓門。
(3)說話快慢不定。
一般來講,說話的速度很難掌握,即使是一些職業演說家,有時也不容易把握好自己說話的速度。說話太快,別人就聽不懂你在說些什麼,而且聽得喘不過氣來。說話太慢,人們就會根本不聽你說,因為他們缺乏一種耐心。據專家研究,當我們朗讀時,其速度要比說話快,但說話不能像朗讀,而且說話的速度不宜固定,你的思想、情緒和說話的內容會影響你表達的快慢。說話中把握適度的停頓和速度變化,會給你的說話增添良好的效果。
為了測量自己說話的速度,你可以按照正常說話的速度念上一段演講詞,然後用秒表測出自己朗讀的時間。如果你說話的速度每分鍾達不到上麵那個標準,就可以試著調整說話速度,看是否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4)濫用流行語。
某些流行的字句,也往往會被人們不加選擇地亂用一番。例如,“原子”這個詞,什麼東西都牽強加上“原子”,如:“原子牙刷”、“原子字典”,“原子”這,“原子”那,使人莫名其妙。
(5)過分誇張。
誇張的手法有一種引人注意的效果。不過,我們不能把誇張的手法用得太過分,否則,別人就不會相信你的話。
人們在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每次都說的是“非常重要”的消息,也不可能每次都講“最動人的”故事或“最可笑的”笑話。因此,不要到處用“非常”、“最”、“極”等字眼,否則,當你在無數的“最”中有一個真正的“最”時,又怎樣表示呢?難道你能說“這件事對我是最最重要的”嗎?如果你真這樣說,別人聽了也會無動於衷,因為他們認為你是一向喜歡誇大事實的人。
(6)習慣用多餘的套語。
有些人喜歡在交談中使用太多的或不必要的套語。例如,一些人喜歡什麼地方都加上一句“自然啦”或“當然啦”一類詞句;另一部分人喜歡加太多的“坦白地說”、“老實說”一類的套語;也有人喜歡老問別人“你明白了嗎”或“你聽清楚了嗎”;還有的人喜歡老說“你說是不是”或“你覺得怎麼樣”,如此等等。像這一類毛病,你自己可能一點都不覺得,最好的辦法是請你的朋友時刻提醒你。
(7)太瑣碎。
許多人在談話過程中囉嗦不斷。例如,講述自己的經曆本來是最容易講得生動、精彩的,很多人也喜歡聽。但是,許多人一味地不分主次地平鋪直敘,覺得自己所經曆的樣樣都有味道,都有講一講的必要,結果反而使聽者茫然無頭緒、雜亂無章、索然無味。
(8)手腳動作過多。
手腳動作過多,即說話時動作過於頻繁。可以檢查一下自己,是否在說話時不斷出現以下動作:坐立不安、蹙眉、揚眉、歪嘴、拉耳朵、摸下巴、搔頭皮、轉動鉛筆、拉領帶、弄指頭、搖腿等。這都是一些影響你說話效果的不良因素。如果在說話時,動作過於頻繁,聽者就會被你的這些動作所吸引,而講話內容就會被人忽視。
包裝語言,提升資本
舌頭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讓我們成功,也同樣可以讓我們失敗。所以,好好包裝一下,把話說好,在生活中就無形多了一種資本。
狄摩西尼曾說過:“一條船可以由它發出的聲音知道它是否破裂,一個人也可以由他的言論知道他是聰明還是愚昧。”
俗話說得好,“佛要金裝,人要衣裝”。商品要有新穎的包裝才會吸引顧客,女人要有漂亮的衣裳才能更顯現出她的美麗風姿。而說話也要像商品和衣服一樣,需要經過優美的包裝才能讓人接受和信服。這就是包裝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