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交際口才:會說話讓你左右逢源(1)(2 / 3)

有一位朋友,最近被提升為主任。他聽到一個同事跟他打招呼時稱他為“主任”,顯得格外高興。雖然平時他是個不太健談的人,但那天卻顯得很有興致。

稱呼不僅僅是一種禮貌,不論我們如何稱呼人,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傳達這樣的意思:“你很重要”、“你很好”、“我對你很重視”。

使用稱呼還要注意主次關係及年齡特點。如果對多人稱呼,應以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疏後親的順序。如在宴請賓客時,一般以先董事長和夫人,後隨員的順序。在一般接待中,要按“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的順序稱呼。使用稱呼時還要考慮心理因素。如有30多歲的人還沒有結婚,就稱為“老王”、“老馬”,一定會引起他的不快。對沒有結婚的女人稱“太太”、“夫人”,她一定很反感,但對已婚的年輕女人稱“小姐”,她一定會很高興。

此外,稱呼應該根據社會習慣來進行,例如稱呼一般分為職務稱、姓名稱、一般稱、代詞稱、年齡稱。職務稱有經理、科長、醫生、律師、法官、教授等;姓名稱一般以姓或姓名加同誌、先生、女士、小姐等;一般稱包括太太、女士、小姐、先生、同誌、師傅等;代詞稱指用代詞“您”、“你們”等來代替其他稱呼;年齡稱主要是以親屬名詞“大爺”、“大媽”、“伯伯”、“叔叔”、“阿姨”等來相稱;對工人,比自己年齡長的可稱“老師傅”,與自己同齡或小於自己的人可稱“同誌”、“小同誌”、“師傅”、“小師傅”;對農民,比自己年長的可稱“大伯”、“大娘”、“大媽”,與自己同齡或小於自己的人可稱“同誌”,在北方也可稱“大哥”、“大姐”、“老弟”、“小妹”等;對經濟界人士可用“先生”、“女士”、“小姐”等相稱,也可用職務相稱,如“董事長”、“經理”、“主任”、“科長”等;對知識界可以用職業相稱,如“教授”、“老師”、“醫生”、“大夫”,還可以用“先生”、“女士”、“太太”等相稱;對文藝體育界可用職務稱,如“團長”、“導演”、“教練”、“老師”等,對於一般的演職員、運動員就不能稱“某某演員”或“某某運動員”,而要稱呼“某某先生”或“某某小姐”。

對陌生人的稱謂,一般來說可用以下幾種方法。一是用通稱,可根據人的具體年齡、性別、職業等情況稱“同誌”、“朋友”、“師傅”、“先生”、“小姐”等;對

.男人一般可以稱“先生”,未婚女子稱“小姐”,已婚女子稱“夫人”或“太太”,若已婚女子年齡不是太大,叫“小姐”,對方也絕不會反感,而稱未婚女子為“夫人”就是極不尊重了。所以,寧肯把“太太”“夫人”稱作“小姐”,也絕不要冒失地稱對方為“夫人”、“太太”。一般說,成年的女子都可稱“女士”。二是以親屬稱謂相呼,可根據對方的性別、年齡等情況,以父輩、祖輩、平輩的親屬稱謂相稱,如“大伯”、“阿姨”、“老爺爺”、“大娘”、“大嫂”、“大姐”等。稱呼對方“大嫂”還是“大姐”時,必須謹慎從事,因為對方婚否不好確定,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稱“大姐”比較穩妥。

最後對自己的親屬,一般應按約定俗成的稱謂稱呼,但有時為了表示親切,不必拘泥於標準的稱謂。但對外人稱呼自己的親屬,要用謙稱。稱自己長輩和年齡大於自己的親屬,可加“家”字,如“家父”、“家母”、“家兄”。稱輩分低的或年齡小於自己的親屬,可加“舍”字,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至於對自己子女的稱呼,可稱“小兒”、“小女”等。

在稱呼的同時,還要注意一些問題:

(1)記住對方姓名。

姓名不僅是將自己與他人的存在予以區別的標誌,而且不少人的名字還凝聚著父母對子女的期望。由於自尊的需要,每個人都會重視和珍愛自己的名字,同時,也希望別人能記住和尊重它。因此,當自己的名字被別人叫到時,就認為自己受到了尊重,心理感到很高興,對稱呼自己的人懷有親切感。古今中外,一些領導人、政治家和企業家對人的這種心情很了解,與人寒暄時,不是隻說句“您好”,而是在“您好”前麵或後麵冠以對方名字,這樣做能起到很好的心理效應。我們對久別之後仍能一下子叫出自己名字的人,總是感動萬分、欽佩不已的原因,就是這個緣故。

(2)要注意語言環境和稱呼對象的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對我們比較熟悉的人,我們對其稱呼就可隨便點,甚至可叫別人的小名、綽號,夫妻、戀人之間私下裏還可用昵稱,這樣顯得較親切、自然,可以增加彼此之間的感情。但在公眾場合,尤其是在會場上、課堂上,叫別人的小名、綽號,就會顯得不嚴肅,太放肆,應當以“某某同誌”或“某某同學”相稱。對不太熟悉的人,對長輩、領導和老師,也都不宜用“小名”和“綽號”,否則,就會顯得不尊敬。所以,運用稱呼語時,應特別注意語言的環境和稱呼對象,靈活使用。在不同的語境中,對不同的稱呼對象,應運用適當的符合人的身份、地位及體現與自己恰當關係的稱呼語。

(3)有禮有節有序。

在與多人打招呼時,如果群體中有年長者,也有年輕人或異性在場,就要注意稱呼的順序。一般來講,應先長後幼,先上後下,先女後男,先生疏後熟識為宜。稱呼最能表達說話人的道德修養、知識水平和文明程度,也體現著他的交往技巧。稱呼兼顧長幼的差異,會使年長者覺得受了尊重,年輕人也心中坦然;如順序顛倒,不但會使年長者不滿,而且被稱呼到的人也會感到窘迫。再者應注意尊重女性,在與一個同樣年齡、身份的群體打招呼時,先稱呼女性,會使對方感到你有較高的素養,從而樂於與你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