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交際口才:會說話讓你左右逢源(1)(3 / 3)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春暖”,稱呼得體就像行個見麵禮,使對方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使溝通順暢,交往成功。反之,稱呼不得體往往會引起對方的不快甚至慍怒,使雙方陷入尷尬境地,造成交往梗阻乃至中斷。由此可見,稱呼得體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們交往活動的成敗和管理效果的優劣。因此,不論是從事任何職業的一般人,還是身負一定職務的領導人或管理者,要想生活愉快、事業發展,都需要注意研究人際稱呼的技巧,努力提高自己的稱呼藝術。

一個得體的稱呼,會令彼此如沐春風,為以後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礎。否則,不恰當或錯誤的稱呼,可能會令對方心裏不悅,影響彼此的關係,乃至社交的成功。所以,在交際中一定要重視稱呼的禮儀。

一見如故需要語言技巧

要尋找話題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因為,在你的生活環境中,凡是能看得到的東西,都可拿來當作話題,例如報紙、電視、自己的經驗等。

我們在和朋友、家人一起聊天的時候,話題總是源源不斷。但是,為什麼有的人一遇到陌生人,就變得頭腦空白,說不出話來呢?

俗話說的好“一回生二回熟。”如何衡量同陌生人第一次談話的成敗,首先要審視交談的話題,因為話題的好壞,直接影響交談的結果,是交談的第一要素,不容輕視,更不能忽視。一般情況下,談話要選擇一些容易引起對方興趣的話題,這樣有利於創造一個輕鬆活躍的談話氛圍,使交談得以深入,友誼得以發展。

在交際中,我們對每一次交談的話題都應該精心選擇,不應隨心所欲地張口就來,否則,在還未進入交談內容時,就已經危機四伏了。

但在具體選擇這些話題時,要顧及談話對象。一個話題,隻有讓對方感興趣,談話才有維持和繼續的可能。比如,自己是球迷,就切莫以為別人都是球迷。逢人就談球賽,遇到對球不感興趣的人也大談特談,就會讓對方感到索然無味、失去興趣。

現代年輕人的話題總是局限於流行的服飾、時代的潮流等,有的人除了流行以外,對其他的話題都不感興趣,這種做法已限製了話題的範圍。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說話的高手,又成為受人歡迎的人呢?

美國女記者芭芭拉·華特,初遇美國航空業界巨頭亞裏士多德·歐納西斯時,見他正與同行們熱烈討論著貨運價格、航線、新的空運構想等問題,芭芭拉沒法插上一句話。在共進午餐時,芭芭拉靈機一動,趁大家談論業務中的短暫間隙,趕緊提問:“歐納西斯先生,你在海運和空運方麵都取得了偉大的成就,這是令人震驚的。你是怎樣開始的?當初你的職業是什麼?”這個話題一下叩動了歐納西斯的心弦,他立即同芭芭拉侃侃而談起來,動情地回顧了自己的奮鬥史。

選擇話題,除了注意對方的需求外,還要小心避開對方的禁忌,盡量選擇“安全係數大”的話題。每個人除了有若幹“禁區”外,還存在“敏感地帶”,談話中都應當小心避開。譬如,不幸者忌談他遭受不幸的往事,失戀者忌談愛情與婚姻問題,殘疾人的家庭忌談家中的那位殘疾者等等。有時,與醫生、律師等專業人士交談,在他們工作以外的時間裏,不宜談過分具體的專業話題,如什麼病該怎麼醫治,什麼糾紛該怎麼處理等。同要人交談,往往忌談政治、宗教和性的問題。對於一些很難處理的“敏感話題”,一般要盡量避而不談。

某文藝編輯曾講過一段故事。他邀一位名作家寫稿,該作家非常難合作,各報社的編輯都對他大傷腦筋。因此,這個編輯在見麵前也相當緊張。

一開始果不出所料,各說各的,怎樣都談不攏。鬧得編輯很是頭痛,隻好打定主意,改天再來。

這一次,編輯把幾天前在一本雜誌上看到,有關作家近況的報道搬出來,並說:“您的大作最近要翻譯成英文,在美國出版了。”作家見對方如此關心自己,就很感興趣地聽下去。編輯又說:“您的風格能否用英文表現出來?”作家說:“就是這點令我擔心……”他們就在這種融洽氣氛中繼續談下去。

本來已不抱希望的編輯,此時又恢複了自信,獲得了作家答應寫稿的允諾。

我們可以看出,在交談中出於劣勢的一方,常常是尋找話題的責任者。例如,在求人辦事的過程中,求人者需要仔細挑選交談的話題;在談生意的過程中,希望合作的一方則有選擇交談話題的義務;至於在情侶的交談中,往往會聽到男人喋喋不休地談論這種或那種事,單位如何如何,如果這對戀人是在同一個單位服務的話,這倒是個很不錯的話題;否則,一定會使女方覺得無味。例如,假若男方是在汽車保養場工作,於是他一直談著汽車零件或機械構造方麵的事,那一定會使女性聽得發呆,而不知應從何答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