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談判技巧角度看,對不能不回答的問題采用答非所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有時,對方提出的問題己方很難直接從正麵回答,但又不能用拒絕回答的方式來逃避問題,這時就隻能應付對方,講一些與此問題既有關又無關的問題,東拉西扯,不著邊際,看上去回答了問題,其實沒有實質性內容。
在《新約翰福音》中有一個故事:
猶太人的教師和法利賽人帶來了一個在通奸時被抓到的女人,當眾問耶穌:“按摩西的法律,這犯奸淫罪的女人應該用石頭打死,你說怎麼辦?”這是法利賽人設下的圈套。耶穌如果不同意,那就違反了摩西的法令;假若同意,聲稱為“救世主”的耶穌就要對打死人負責。耶穌回答說:“你們中誰沒有犯過錯誤,誰就拿石頭砸死她吧!”眾人反躬自問,都覺得自己並不幹淨,一個個走開了,那個女人由此得救。
(5)道聽途說回答法。
有些談判者麵對毫無準備的提問,往往不知所措,或者即使能夠回答,但鑒於某些原因而不便回答的時候,通常就可采用諸如“對於這個問題,我雖沒有調查過,但我曾經聽說過…”或“貴方的問題,提得很好,我不知曾經在哪一份資料上看到過有關這一問題的記載,就記憶所及,大概是……”等找借口推卸責任的回答法。這些回答中,即使答案是胡說八道帶有故意欺騙的性質,回答者也可以不負責任,因為答案不但沒加肯定,而且是道聽途說的。這種回答法對於那些為了滿足虛榮心的提問者以及自己不明確提問的目的和目標的提問者,往往能收到較好效果。
(6)安慰回答方法。
當問題屬於公認的複雜性問題或短時間內無法回答清楚的問題或技術性很強,非專家討論無法明了的問題時,有些回答往往采用安慰式。即首先肯定和讚揚提問者提問的重要性、正確性和適時性,然後話鋒一轉,合情合理地強調提問所涉及的問題的複雜性以及馬上回答的困難程度,還可以答應以後找個專門的時間對提問進行專門的討論等,以此換取包括提問者在內的在座者的理解與同情。
(7)將錯就錯。
當談判對手對你的答複作了錯誤的理解,而這種理解又有利於你時,你不必去更正對方的理解,而應該將錯就錯,因勢利導。
談判中,由於雙方在表達與理解上的不一致,錯誤理解對方講話意思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一般情況下,這會增加談判雙方信息交流與溝通上的困難,因而有必要予以更正、解釋。但是,在特定情況下,這種錯誤理解能夠為談判中的某一方帶來好處,就可以采取將錯就錯的策略。
心理戰術左右談判成敗
“法無定法”,談判中心理戰術的運用並非一成不變的,這需要運用者的隨機應變。
談判是一場持久戰,誰擁有好的心理狀態,誰才有可能成為最後的贏家。
1946年1月21日,賀龍以中共山西區代表的身份,在塞外邊城豐鎮參加了北平軍調處執行部大同執行小組舉行的停戰談判。因為豐鎮是國共雙方軍隊相對峙的邊緣,所以雙方決定把談判的地點選在了這裏。
美方代表霍雷在談判一宣布開始,氣焰就很快囂張了起來。他根本就沒有把穿粗布衣、吸旱煙葉的賀龍將軍放在眼裏。雙方代表剛一落座,他就嘰裏呱啦地說開了,說什麼要恢複交通啦,要自由貿易啦,用的完全是一副教訓人的口氣,但他就是閉口不談國民黨軍隊違反停戰協定的責任。
賀龍聽著霍雷盛氣淩人的話,火氣一下上了腦門,還沒有等霍雷說完,就劈頭打斷了他的話,厲聲問道:“你的權力有多大?!”
沒有等到霍雷開口回答,賀龍就用自己那兩道逼人的目光緊緊盯著他,冷冷地說:“我隻知道你的權力是監督停戰,並沒有什麼侈談恢複交通、自由貿易的權力!”霍雷被賀龍這個當頭炮一下打悶了,他聳聳肩不知說什麼好,而在場的中外記者們則立刻搶拍下了這個尷尬的鏡頭。
霍雷在受挫後還不服氣,他翻了翻眼珠,又說開了:“共產黨的軍隊違反了停戰協定,侵犯了‘國軍’的防地。”他還特意舉出了集寧的例子,說集寧是“共軍”占了“國軍”的地盤。
賀龍冷笑了一聲,說:“集寧是我們軍隊從日本人手裏收複的,上空一直飄揚的是紅旗。‘國軍’為偷襲它,已經丟下了幾百具屍體,這一事實你恐怕應該知道吧。”接著賀龍又揭露了國民黨軍隊攻奪中共各戰略要點,屠殺無辜人民的事實,並出示了種種證據,然後,賀龍用嚴厲的口氣質問:“這個責任應該由誰來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