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老師心語
感恩,是一種美德,是與人交往的智慧,體現了一個人良好的修養。
父母要教孩子懂得感恩,因為這樣他就會擁有健康的心理、積極的心態,他也能感激給予、努力回饋,同時也會與別人融洽相處、快樂生活。
讓孩子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責任,是孩子主動盡義務的前提,努力認真做事的基礎,犯了錯誤勇於承擔後果的必備因素。總而言之,責任心是孩子安身立命的根基。有了它,孩子在各方麵才能做得更完美。
平常大掃除,女兒都會主動給我們打下手,擦擦茶幾,遞遞東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一個周日,我和妻子再次大掃除,忙得滿頭大汗,桐桐好像沒有看見似的,獨自坐在電視前看動畫片。
"桐桐過來,把抹布洗洗,擦一下茶幾。"妻子對桐桐說。
"媽媽,你自己做吧,我正看動畫片呢。"桐桐眼不離電視地回答。
"我看這樣不行,應該給孩子明確分工,讓她自己負責一些事情,女兒有了責任心,就不會推諉了。"妻子對我說。
"你說得很對!"我同意妻子的提議。
於是,打掃完衛生後,我和妻子坐在桐桐身邊,等她把那一集動畫片看完之後,告訴她以後大掃除,她必須參與,而且要獨立負責完成一些事情。
桐桐困惑地問:"人家這麼小,能負責做什麼啊?"
"你的房間,要自己收拾幹淨,裏麵的物品,需擺放整齊,客廳裏茶幾和矮小的桌椅,也由你負責擦洗。"妻子明確地對桐桐說。
"把活都分給我幹,你們幹什麼啊?"
"我和你媽媽負責衣櫃的整理,廚房的清洗,還有拖地……"
桐桐一聽我說得很多,感覺自己沒有吃虧,眼睛一眯說:"好,爸爸,從下周開始就這樣分工吧。"
很快,周日又來臨了,我們剛換上舊衣服,就看見桐桐也學我們的樣,換上舊衣服,衝進自己的臥室,開始整理自己的房間了。
見此情景,我和妻子不約而同地看著對方,相視而笑。
孩子使不動,貪圖享受,主要原因是缺乏責任心。
你教孩子從小自己處理事情,並明確地給他分配一定量的家務勞動。讓孩子知道這些是自己應該承擔的義務,並做好提醒和監督工作,時間長了,就能有效地提高孩子的責任心。
有一次,我的朋友李哥來家裏找我玩,閑聊的時候他愁眉不展地說:"小軍這孩子,都十二歲了,洗完澡還不知道把地拖幹淨,有一天夜裏我上廁所,差點摔倒。你說現在的孩子,可氣不可氣。"
"你沒有告訴孩子以後不要再這樣了嗎?"
"說啦,但孩子答應得很好,就是不改,而且好像情形更加嚴重,有一次不僅地沒拖,電源也沒拔。"
"李哥,這樣可不行,不要以為他是孩子就姑息,說了幾句就了事。這樣孩子不放在心上,以後還是照樣,有可能還會發展得更加嚴重。必要時給他一些懲罰,讓他知道犯錯的後果。這樣做一次,孩子有可能就記住了。"
"好,我回家試試。"
兩天之後,李哥給我打電話,笑著說:"老弟,真謝謝你啊,聽了你的話,懲罰了兒子一次。他現在洗罷澡知道拖地了,而且還主動告訴我一聲,以免我上廁所時再膽戰心驚。"
聽到老朋友這樣開心,我也十分高興。
孩子說錯了話,或者做錯了事,你如果認為他是孩子,而不加追究,那麼孩子不但承擔不起責任,還會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
孩子犯了錯誤,你發現後就必須及時引導孩子承擔後果,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懲罰,讓孩子引以為戒,避免他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
有一次,我和女兒一起出去,桐桐看到垃圾袋滿了,就主動把它拿下來,準備扔掉。見女兒如此懂事,我急忙找了一個塑料袋套在垃圾桶上,然後我們父女倆高高興地朝樓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