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桐桐知道了世界上有好人和壞人之分,也知道了簡單的保護自己的方法。這是我教給桐桐自我管理的第一步。
桐桐四歲的時候,有一次,妻子要洗衣服,桐桐跑過來說:"媽媽,你上班太辛苦了,我來幫你洗衣服。"妻子也覺得這是鍛煉桐桐自理能力的好機會。
那是桐桐第一次洗衣服,自然還沒有掌握洗衣服的要領。妻子在一旁給她指導:"要先將衣服分類,能夠水洗、不能夠水洗的分開;再將褪色的單獨分出來。"還教給她如何放洗衣粉、放多少水等。
在妻子的幫助下,桐桐學會了洗衣服。桐桐還要妻子教她如何做家務。妻子很開心,因為她知道,經過這樣的鍛煉,即使我和妻子不在家,桐桐也可以照顧自己。
說到孩子的自我管理,自我情緒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麵。
桐桐很小的時候,我和妻子工作忙,她就由爺爺奶奶帶著。爺爺奶奶疼愛孩子,把孩子視為"小祖宗",什麼事情都順著桐桐的性子來。桐桐說吃橘子,就不能給她拿蘋果。
在爺爺奶奶的嬌慣下,桐桐變得蠻橫,在別的小朋友那裏,也不受歡迎。桐桐快上幼兒園了,我們把她接到自己身邊,才發現她的情緒那麼不穩定。
有一次吃飯前,桐桐要吃薯條。如果吃了薯條,吃飯的時候,桐桐就會吃得很少。我和妻子給桐桐講道理,她就哭鬧不停,根本聽不進去我和妻子的話。
妻子和我使了個眼色,我們就去餐廳吃飯,隻留桐桐一個人在客廳。過了一會兒,桐桐的哭聲小了。我和妻子還是繼續吃飯,桐桐見我們真的不答應她,就不再做聲,乖乖來吃飯了。
那次之後,我和妻子不答應她的時候,隻要告訴她理由,她就不會哭鬧。
孩子對自己情緒的控製能力不強,需要你用些方法幫助孩子控製自己的情緒,時間長了,孩子就會管理好自己的情緒了。
成老師心語
古人雲:"君子慎獨。"教孩子學會自我管理,並不是要求你完全放手,而是要求你由"明推"改為"暗拉",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孩子一旦掌握了管理自己的能力,就會對他的未來有很大幫助。
讓孩子經受挫折的洗禮
孩子隻有經受了挫折的洗禮,對挫折的承受力才會提高,挫敗感才能減弱,能力才會增強,成就感才會更大,人生的路才會走得更加順暢。
一天去超市,我看見一個六七歲大小的男孩,拿著一雙溜冰鞋不撒手。旁邊的媽媽說:"孩子,家裏不是已經有一雙溜冰鞋了嗎?等那雙穿壞了再買新的。"
"不行,我現在就要買。"男孩固執地說。
媽媽見孩子不通情理,自顧向前走。男孩看她走了,在超市地上打著滾大哭,以吸引媽媽注意。媽媽不理男孩,頭也不回地朝前走,男孩見自己的哭鬧沒有收到效果,爬起來哭著去追趕,不再喊著要買溜冰鞋了。
這時候,媽媽停下來,給孩子一邊擦拭眼淚一邊說:"孩子,媽媽愛你,但溜冰鞋你已經有了,現在不需要再買。以後,隨著你逐漸長大,還會有更多想要的東西,但並不是你想要什麼就能夠得到,你必須學會調整自己。"
孩子抽噎著,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我很欣賞這位媽媽的做法,她給孩子講明了不買的原因,並堅持到底,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要求不合理就不會得到滿足,這樣以後孩子再有類似的想法,就會控製自己。
同時,她還讓孩子明白這樣的挫折日後還會有很多,麵對類似的挫折,隻有調整自己,別無他法。這樣就有利於孩子將來更理性地麵對挫折。
桐桐舞蹈跳得不錯,老師多次誇獎,她也自我感覺良好。
有一次,幼兒園舉行少兒舞蹈比賽,桐桐覺得自己能拿第一,我和妻子也這樣認為。但在比賽中,因為桐桐不小心摔了一跤,隻獲得了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