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前來向我谘詢的孩子,他貪玩、調皮,成績也不好。按照他媽媽的話說,孩子渾身上下都是缺點、毛病,她恨鐵不成鋼,經常把孩子罵得一無是處。結果孩子不僅沒改掉缺點、毛病,還有些自卑。
無奈之下,她帶孩子找到我,問我有什麼好方法能改變他。
我把孩子的媽媽叫到一邊,小聲告訴她要學會欣賞孩子,多發現他的閃光點,並做到及時表揚,她點頭同意。
然後,我們走了回來,我注意觀察著男孩,並故意把一本書碰到孩子那邊的地上,他彎腰撿了起來。我不失時機地誇獎說:"孩子真懂事,沒有什麼問題,我相信他各方麵都會做得很好。"
男孩聽後,眼睛頓時亮了起來,我笑著衝他點了一下頭,他也回了我一個微笑,母子倆高興地回家了。我相信,受到我的誇讚,男孩肯定能走出自卑,變得自信。
成老師心語
孩子缺點再多,身上也會有優點存在,你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避免眼光隻盯著孩子的短處。
對於自卑的孩子,每一個進步,父母都應該給予關注,並及時鼓勵、表揚;孩子所犯的錯誤和存在的不足,則要學會寬容。運用這些正確方式教育孩子,他才能充滿自信地成長。
教孩子用分享代替自私
自私自利,斤斤計較,哪一方麵都不想吃虧,有可能最終卻吃了大虧。所以,你要教孩子學著與人分享,不計較個人得失,做個大度之人,這樣孩子才會生活得更加開心。
一天下午,我去接桐桐,老遠就看著她撅著小嘴從幼兒園出來。女兒怎麼不高興?發生了什麼事情?我一邊想著,一邊迎了上去。
"爸爸,小燕太欺負人了,今天老師發食物,她看我的蛋糕大,非要我同她換。"還沒等我開口,桐桐就說。
"你換了沒有?"我問女兒。
"沒換,蛋糕是老師發給我的,她拿走後,我又奪了過來。"桐桐理直氣壯地回答。
"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嗎?"我擔心地問。
"嗯,小燕昨天還拿了小米的麵包呢。我們都討厭她,不願意同她玩。"
小燕為什麼會是這樣一個自私的孩子呢?我沉思著。忽然想起前幾天看到的她媽媽,我找到了答案。一個強勢自私的媽媽,孩子受其影響,當然也會處處不吃虧。
孩子的行為,多受父母的影響,你平常十分強勢,再教女兒也不要吃虧,這樣看表麵上孩子是處處占了上風,得了便宜,但卻會受人冷落,遭到團體排擠,生活得不快樂。
你應該學會禮讓,給孩子做出一個好榜樣,這樣孩子才會變得大方。
一天晚飯後,我準備帶桐桐出去散步。她要吃蘋果,我就洗了兩個,都遞給了她。
"爸爸,你吃一個,我吃一個。"桐桐把其中的一個蘋果遞給我說。
"你先拿著,爸爸現在還不想吃。"
"好,我給你拿著。不過在我吃完之前,你就得吃這個蘋果,要不然,我看著你吃著急。"本來,我洗了兩個蘋果,就是都給她吃的,看桐桐想得如此遠,我既覺得可笑,又能理解孩子的貪吃,就點了點頭,同意她的提議。
這樣,桐桐一邊吃蘋果,一邊同我一起下樓。她幾次要把另外一個蘋果遞給我,生怕等她吃完我再吃自己忍不住嘴饞。
正行走間,迎麵碰到一對母女,女孩大概兩三歲,看到桐桐吃蘋果,停下了腳步,用眼盯著桐桐。
我對女兒說:"桐桐,把另外一個蘋果給小妹妹吃。"
"爸爸,這是給你的。"桐桐不願意。
"我不吃了,給小妹妹吧。"
女兒看著手中的蘋果,她想吃,遲疑著……
"孩子,走吧,小姐姐還得吃呢,一會兒媽媽給你買。"女孩媽媽尷尬地對女兒說,女孩卻站在那裏一動不動。
我拍了拍桐桐的肩膀,她會意,終於下定決心,快速地把那個蘋果遞了過去。
小女孩笑著接過蘋果,女孩媽媽讓她說聲"謝謝",她奶聲奶氣地說:"謝謝小姐姐。"桐桐也笑了起來。
孩子愛吃,對擁有的東西不會輕易放手。雖然這屬於自私的行為,但卻是孩子的正常舉止。你不能因此批評、指責孩子做得不對,而應該善加引導,教孩子學會與人共享,最好能讓她體驗到與人分享的快樂,這樣才能夠有效地克服孩子的自私行為。
一天,我的谘詢室裏走進一位腳步沉重的初二女生,她低著頭對我說:"成老師,我沒有一個好朋友,很孤單,心裏難受,也學不進去。"
"孩子,怎麼會這樣呢,說說原因?"
"我媽給我買了一本新出的資料書,她叮囑我不要借給同學們看。我聽從了她的話,結果同學們都說我自私,甚至見了我還有意躲避……"
"孩子,你覺得把自己的資料書拿出來,和同學們共同分享,受到他們的歡迎好,還是獨自享用資料書,卻被同學們漠視好?"
女孩毫不猶豫地說:"肯定和同學們分享資料書好。"我笑著鼓勵她:"既然這樣想,就去做,別管你媽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