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是智力的核心。哲學家告訴我們:人“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於缺乏力量和金錢,而是由於缺乏想象和觀念。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和計劃都出於思考,而且思考得越痛苦、越深入,收益就會越大。
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必定是具備勤於思考,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讓問題成為人生絆腳石的好習慣。所以,他們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心,頭腦中有許多的問號,能頻頻提出問題,並不斷解決問題。
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思維決定成敗。”思維不是盲目的,不是一蹴而就就能養成的。它是需要引導、需要培養、需要人的心智得到和諧地發展,才能從無數次思維活動的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來,所以好的思維習慣就是人類精神和智慧的結晶。
在麵對不同問題時,如果選擇了行之有效的思維方法來指導自己的話,就可以減少思維的盲目性,提高思維的效率和成功率。
思維是人類最為本質的特征,是人一切活動的源頭。無論是做事還是做工作,人都離不開正確的思維方式,正確的思維方式可以使混亂變得清晰,能使工作變得有起色,也能使人做起事來更得心應手。
一個人最危險的就是墨守成規、因循守舊。思維定式一旦形成,有時是很悲哀的,要想在新的環境下遊刃有餘地生存,就必須丟掉舊觀念、接受新事物、創造新生活。
有一則笑話是這樣說的:
有一位警察到森林打獵,他在野獸經常出沒的地方隱蔽起來。忽然,一隻鹿跑了出來,這位警察立即跳過灌木叢,朝天開一槍,並大喊“站住,我是警察”。
這就是由習慣性思維造成的習慣性行為。
習慣成自然,這話一點兒也不假。我們每天都在有意無意地做這做那,久而久之便養成了一種習慣,潛移默化就形成了習慣性思維、習慣性行為。
有一次上課時,一位老師給學生們講述了這麼一個故事:
一個聾啞人到五金行買釘子,他先用左手做持釘狀,然後右手做錘打狀。售貨員遞過一把錘子,聾啞人搖了搖頭,指了指做持釘狀的兩個手指,這回售貨員終於拿對了。
這時,又來了一位盲人顧客,他想買一把剪刀……“那麼,那位盲人又該怎樣用最簡單的方法買到他要的剪刀呢?”老師向學生提問。老師話音剛落,有一個學生就搶著回答道:“隻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刀的樣子就可以了。”其他同學也紛紛點頭一致認同。
不料,老師卻搖搖頭,說道:“其實,盲人隻要開口說一聲就行了。”
同學們這才恍然大悟。
老師語重心長地說:“記住,一個人進入思維的死胡同後,智力水平就會處於常人之下。”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我們的思維能力都是處於發展、變化中的,但有時人的思維也會存在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狀態就是由一係列的習慣性行為所構成的思維方式。
思維是成大事者的力量源泉,也是人能夠改變自己的內在基礎。不善改變自己的思維習慣,就找不到成功的路徑。一個不善於思考難題的人,會遇到許多取舍不定的問題;相反,正確的思考之所以能發生巨大作用,是因為它可以決定一個人在麵臨問題時應該采取什麼樣的行動。
習以為常、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事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逐漸失去了對事物的熱情和新鮮感。經驗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唯一標準,存在的也當然變成了合理的。而且,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我們也越來越變得循規蹈矩,越來越老成持重。於是創造力喪失了,想象力萎縮了,習慣性思維成了我們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