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9章 破除僵化思維,可以讓你離成功更近(1 / 2)

要成功,就要打破傳統的、僵化的思維,學會轉化自己的思考方向,這樣你會發現眼前道路變得更明確、更寬廣了。

一個好主意,勝過十年辛苦奮鬥。做事具有四兩撥千斤思維的人,從繁雜的表麵現象中,抓住事物的本質和核心,從而正確地預測事物的進程和未來,這樣的人想不成功都難。

有一個缺水的邊遠小鎮,居民要到5裏外的地方去挑水吃。

在這個鎮上,有一個腦瓜比較靈活的村民甲,看到了其中的商機。於是,他挑起水桶,以挑水、賣水為業,每擔水賣2角錢,雖然辛苦點,還算是一條不錯的路子。

村民乙看了,覺得錢為什麼隻讓他一個人賺呢?於是,他也走上挑水、賣水之路,並且將兩個兒子也動員起來,當然錢包也鼓了。甲想,你家勞動力強,我比不過,索性買來了20副水桶,請了20個閑散勞動力,由他們挑水,自己坐鎮賣水,每擔水抽成5分錢。這樣,既省了力氣,又多賺了錢。可時間一長,這些閑散勞動力熟悉了門道,不再願意被抽成,紛紛單幹去了。於是,甲一下子成了光杆司令。

甲思索之後,請人做了兩個大水櫃車,並租來兩頭牛,用牛拉車運水,每次40擔,效率又提高了,成本卻降低了,因此賺頭更大了。這讓其他人看得直眼紅。人們很快看到“規模經營”的優勢,於是紛紛聯合起來,或用牛拉車,或用馬拉車,參與到競爭中。

然而,正當競爭日益激烈時,人們突然發現,自己的水竟然賣不出去了。原來,甲買來水管,安裝了管道,讓水從水源直接流到村子裏,自己隻要坐在家裏賣水就行了,且價格大幅度下降,一下子壟斷了全部市場。

這就是突破常規、跳出慣有的思維習慣的做法,想別人所不想,幹別人所不幹。這個世界上,創新就是成功之門。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會形成某種程度上的思維定式,以後再改變這種思維定式就不是件容易事了。

人執迷不悟的原因有許多,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習慣性思維,不懂得變化。每個人都會有認識事物的習慣,而從前的認知習慣往往會影響後來的認知方式,從而導致不能根據事件、地點、具體時間而進行適時地變換。

古人說得好“天生我材必有用”,俗語也說“東方不亮西方亮”,如果我們能夠靈活地調整目標,改變思路,使自己的思維活躍起來,你會發現事情很快就會出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前途充滿無限光明。

在一次有許多中外學者參加的旨在開發創造力的研討會上,日本一位創造力研究專家村上幸雄應邀出席了這次活動。

在這些創造性思維能力很強的學者同人麵前,風度瀟灑的村上幸雄先生捧來一把曲別針說:“請諸位朋友動一動腦筋,打破框框,看誰能說出這些曲別針的用途,看誰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開發得好,想法多而奇特。”

不久,就有來自河南、四川、貴州的一些代表踴躍回答:“曲別針可以別相片,可以用來夾稿件、講義。”“紐扣掉了,可以用曲別針臨時鉤起……”大家七嘴八舌,說了二十幾分鍾,其中較奇特的是把曲別針磨成漁鉤去釣魚,大家一陣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