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奉行完美主義,不要怪寶寶吹毛求疵
寶寶3歲左右的時候,隨著自我意識的產生,他們自身會產生一定的審美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審美敏感期。在審美敏感期剛剛到來的時候,寶寶對食物有著強烈的要求,要最大的、最光亮的、最完整的就是他們的唯一標準。對食物要求完整的敏感期過後,寶寶會對物的完美性提出更高的要求。
比如,玩具不能缺零件、衣服不能掉扣子、畫筆不能有磨損、裙子不能有褶皺……總之,寶寶眼裏的所有事物都必須是完美無缺的。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審美敏感期就逐漸轉化為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一個早晨,強強嚷嚷著要吃蛋糕,幸好昨天的蛋糕還剩下幾塊,強強媽就給他端了一盤。當強強媽掰開蛋糕遞給強強時,強強無論怎樣就是不要。
更奇怪的是,看著自己本來喜歡吃的蛋糕,強強卻“嗚嗚”地哭了起來。
坐在一旁的爸爸也是摸不著頭腦,剛剛還樂嗬嗬的寶貝,怎麼轉眼間就這樣了呢?於是,爸爸沒多想就趕忙從盤裏拿起一塊新的遞給強強。
說來也怪,當強強看到這塊完整無缺的蛋糕時,一把抓起高興地一口一口地咬起來。看著強強津津有味的樣子,強強媽很詫異,他為什麼隻要完整的蛋糕呢?
又一次早餐時,強強要吃餅,強強媽給他準備了一個圓形的烤餅。強強拿著那個餅得意地看來看去,強強媽說:“你一個人吃不了一個餅,讓媽媽吃一口吧。”說著便從餅上掰下來一塊。可是,強強立刻就將手中的餅扔到地上,一屁股坐在地上嗚嗚地哭了。
看著強強掛著淚花的小臉,強強媽想起上次蛋糕的事件,趕快遞給他一個全新的。
讓強強媽驚喜的是強強兩手捧著餅,遞到媽媽嘴邊,說:“媽媽咬一口。”強強媽笑著從餅邊咬了一口。這時,強強舉著餅笑著對媽媽說:“看!月亮。”
原來強強不是不願意和媽媽分享餅,而是因為大人破壞了餅的完美形狀,這讓他感到痛苦。之後,強強拿著這個缺了一角的餅從邊上一口一口地將它吃完。
追求美是寶寶的天性,故事中的強強可能吃不完一個蛋糕,但是他一定要擁有一個完整的蛋糕,因為他不是為了吃而是為了擁有完美,成人眼裏再普通不過的餅,在寶寶眼裏,竟然是美麗的月亮。而寶寶對食物的強烈要求,恰恰是審美的敏感期剛剛到來時的一個征兆。
很多父母都會遇到強強媽媽這種情況,其實,寶寶不是不願與家人分享,也並非有自私傾向,而是他們進入了審美的敏感期。
在這一時期,寶寶對食物就是有一種特殊的要求。比如,如果水果上帶有一點點疤痕,寶寶往往會拒絕吃;如果給他兩塊蛋糕,一塊是完整的,一塊是破碎的,那他一定會選擇那個完整的;如果你想和他分享一種食物,他們也常常會哭鬧不止,直到你遞給他一個完整的才肯罷休……而很多時候,偏執的父母往往把寶寶的這種行為定性為自私或是“事兒多”,如果這樣想,隻會讓父母對寶寶做出錯誤的引導。其實,寶寶的所作所為是他們天性的自然流露,作為父母,要試著換一種方式去讀懂寶寶,普通的餅,寶寶是那麼地珍惜,他們的想法又是那麼地可愛,父母不應該破壞寶寶對完美的需求。
如果不小心破壞了,就要盡力幫寶寶恢複。
我的形象我在意,愛美之心從小有之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以及審美敏感期和追求完美敏感期的繼續發展,他們開始把注意力從關注外在事物集中到關注自身的完美,尤其是女寶寶,轉身就會變成令人不可思議的化妝師。在這個時候,她們就像青春期的少女一樣格外關注自己的妝容和外表。也許,就在昨天她們還執意要在冬天穿白色紗裙,今天她很可能就會把自己胖乎乎的小臉蛋畫得一塌糊塗。
事實上,這個時候兒童的發展是為了一種智能,而不是為了化妝本身。
因為處在這個時期的寶寶有著強烈的完美主義傾向,衣櫥裏花花綠綠、琳琅滿目的衣服,放在媽媽梳妝台上的瓶瓶罐罐都能使她們追求完美的心理得到滿足,而且追求完美是很多人的特質,完美更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而這種感覺在兒童時期就會擁有,因此,在寶寶眼裏,衣服是否合身、化妝品是否得體,這些根本不是她們關注的重點。實際上,隨著寶寶審美感的逐漸提升,待她們5歲半到6歲的時候,對衣服顏色的搭配自然會有自己的想法,對口紅的塗抹也會非常到位,這樣一個漫長的過程就是兒童審美敏感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