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然,處於執拗期的寶寶總會讓父母心情煩躁,此時,如果父母失去理智,對寶寶采取暴力的話,那就是極不理智的做法了。雖說這種做法暫時可以讓寶寶放棄執拗的想法與行為,表麵上促成雙方的“和解”,但是實際上,父母的暴力行為是會在寶寶身上延續的。寶寶總有一天會尋找機會把心中的怨恨和委屈發泄出來,而那時父母的暴力行為則會促成寶寶更多的暴力。強強在幼兒園無緣無故打其他小朋友的屁股,就是因為他被爸爸先打了他的屁股,大人怎樣對待他,他就怎樣對待其他人。
由此看來,處於執拗敏感期寶寶“不聽話”時,父母眼光應該放得遠一些,不要因為一時的心急,就僻裏啪啦地來教訓一頓,然後覺得愧疚了再加倍補償寶寶,寶寶是根本不能接受這種“冰火相融”的教養方法的。而另一方麵,在教養寶寶的時候,父母的教養方式一定要一致,這樣才不寶寶才會知道怎樣才是正確的做法。很顯然,故事中的強強爸扮演的是板著臉,甚至是動拳頭的“黑臉”,而強強媽則扮演著懂得安慰寶寶,為了寶寶甚至會跟“黑臉”父親爭吵的“白臉”,其實強強爸媽的這一行為很容易使寶寶謀入歧途。寶寶過於調皮不聽話,當爸爸忍不住予以指責時,寶寶一定會感到懼怕,這時媽媽可不能為了心疼寶寶就和爸爸翻臉,這時不妨用溫柔、堅定的聲音告訴寶寶:“因為你做錯了,所以爸爸才會罵你,以後不要再犯錯就好了。”
媽媽這麼一說,寶寶才會知道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爸爸才那麼生氣,下次遇到同樣事情,他就會克製自己不再犯錯,而不是隻要有錯就去找媽媽這個“避風的港灣”。所以說,當父母雙方齊心協力地為寶寶的成長而努力時,寶寶才會更好地度過執拗的敏感期。
2.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我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在寶寶成長的各種敏感期中,其中有一個叫做“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在這段時期,細心的父母會發現,自己的寶寶突然變成了一個完美主義者。他們會拒絕吃半塊的麵包,美工紙不能有折痕,除了挑剔吃的和用的,寶寶又開始關注身邊的環境和自我的完美。總之,隻要是不符合自己的審美要求,他們不是哭鬧,就是奮力將之恢複成自己心目中的模樣……如果寶寶經常出現類似行為,就說明他們已經進入生命中一個特殊的時期——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
“審美和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一般發生在寶寶2.5歲到5歲之間,這一階段的發展是螺旋式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在追求完美的敏感期的道路上,寶寶開始逐漸關注自身形象的完美。尤其是女寶寶,她們開始樂此不疲地挑選自己的衣服,和媽媽爭執今天到底是穿什麼衣服、穿什麼鞋、紮什麼辮子、戴什麼發卡,嚐試媽媽的化妝品,蝴蝶結和各種閃亮的發卡,偏愛某種顏色,這一切都是這一階段可能的行為表現。雖說很多時候,她們常常把自己搞得亂七八糟,這份“臭美”的勁頭兒也會讓家人哭笑不得。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此時正是她們剛剛開始學會怎樣讓自己更美的關鍵時刻。尤其是對女寶寶來說,4歲時開始出現的審美意識將會影響其一生的氣質和審美能力。
從兒童時期開始出現,保護它就是保護一個追求完美的人。也許,作為成人的我們不會認為有假疵的蘋果是不完美的,毋庸置疑,我們依然會對一個接近完美的蘋果驚歎,會為一個接近完美的自然對象或藝術作品而感懷。
沒錯!完美會給我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而寶寶對完美的追求,同樣也表明寶寶的精神世界正一步步走向豐富和深入。
當寶寶表現出敏感期的行為特征時,很多父母不是沒有發覺,而是覺而不察,或者覺而不知該如何幫助寶寶。因此,當成人麵對寶寶的種種“不當”行為時,他們隻會不耐煩,隻會對寶寶批評或斥責。結果呢?隻會錯失良機,讓剛剛進入敏感期的幼小心靈無法充分體會到成長的美好以及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寶寶,很有可能會變得膽小、孤僻,失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氣。
所以,當父母麵對寶寶的種種“挑剔”和“不可理喻”,一定要學會放下你的所謂煩惱,而是要發自真心地去理解寶寶的那顆追求完美的心。當你把寶寶的一個個“無理要求”當成是寶寶成長的一個個機會,那麼,我們可以肯定,到那個時候,你自然找到了打開寶寶在這個特殊敏感期的神秘鑰匙。